第5部分(第3/4 頁)
術界的所有角落,任何領域,都可以找到、都可以發現學術腐敗現象。實際上,在很多領域,學術腐敗現象根本就不用去找,它會像茅廁裡的熏天臭氣一樣撲鼻而來。有人說,在中國的學術界,你如果想要生存下去的話,你就必須拿出80%的精力放在人際關係上。這“人際關係”到底是什麼東西,還需要多說嗎?更為惡劣的是,中國學術界的頭面人物已經猖狂到了在光天化日之下,紅嘴白牙地欺騙、愚弄政府和人民,其膽大妄為,其肆無忌憚,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他們憑什麼?因為他們身後就是一個整體腐敗的學術界。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腐敗勢力的代言人。
或許這樣的措辭過於激烈而難免有些偏激,但是,對於一個真正想投身學術的人來說,這種文字卻是很有必要認真看看的。如果對全文感興趣,應該可以很輕鬆地在網上找出來。如果你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仍然堅決想投身學術,我得向你的勇氣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如果你是想做一名學術投機分子,想從這種腐敗的學術環境中混水摸魚,那我勸你最好還是換一種升官發財之道吧。
/*17*/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一部分
學術獨立
學術獨立
上面談到的學術與經濟的關係,也可以納入到學術獨立的範疇,但是一般說來,學術獨立是指學術獨立於政治意識形態。大學的獨立和自由特權是透過不屈不撓的鬥爭爭取來的。歐洲所有的古老大學,沒有哪一所不曾經歷過爭取獨立的鬥爭。
巴黎大學還在雛形階段就為了取得自治權而鬥爭,無數學生在爭取大學獨立和學術獨立的過程中流血甚至犧牲。後來其他的大學也都開始了漫長的鬥爭。到19世紀初期,以柏林大學為代表,以“大學獨立與學術自由”、“科研是大學的主要職責”為核心的“學術自由”理念得以確立起來。在這裡,大學的學術自由和學術權利始終是以大學對學術的追求和對真理的探索為使命的。學者只服從理性,服從科學,不服從任何政治和宗教。獨立自治,開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執守這些傳統理念與作為變革前沿之間保持張力,這些因素終於成為了現代大學的基本特質。
然而,中國的傳統士大夫卻沿著“學而優則仕”的道路,恪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金科玉律,一直以服務政治為己任,知識分子從來不曾作為一個整體謀求過價值追求的獨立。
北京大學作為中國近代大學的先驅,雖然在五四運動前期以及其他少數幾個時期有過獨立的精神探索,但是,它的前身便是中國歷史上綿延兩千餘年的太學,而且1898年京師大學堂的成立也不過是政治的產物。後來北大也一再試圖投入政治的懷抱,從解放以後主動請求昔日自己的圖書館助理管理員題詞,到後來文化大革命扮演革命先鋒的角色,都無不證明這所大學距離學術獨立還任重道遠,距離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還任重道遠。現在北大有一些學者和學生已經在深入反思這個問題了,但是從目前中國大學的整體來看,學術獨立之路還遠未開始。
上面這些話看起來好像非常宏觀非常抽象,但是,對於一個立志走上學術之路的人來說卻是不能不考慮的。當你真正成為一名學者並開始自己的學術生涯,你的學術良知到底是服從理性還是服從政治?雖然說理論上理性和政治可能統一,但現實卻在很多時候會讓你必須做出抉擇。關於這個問題,我無法說得更多,只希望你如果真要選擇學術之路,一定要有足夠的勇氣按照自己內心的價值準則走下去。同時,祝你一路走好!
商場:一切皆有可能
幾年前,大學生就業時曾流行這樣一句話:一流人才去機關,二流人才去外企,三流人才去民企。可是,隨著中國日益從一個以政治為中心的社會轉變成一個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說這句話的人越來越少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個命題正在被時代逐漸修正為“經濟地位決定發言權”。
一個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便意味著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商界相對於政界而言是第一位而不是第二位的。換句話說,蓋茨和克林頓這兩個比爾在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里,前者比後者擁有更多的資源以及更大的話語權。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沒有理由告訴別人:你因為不具備什麼素質,所以不適合進入商界。因為在這一個時代,商業應該是足以包容一切的。
在研究自己的性格並規劃自己的大學乃至人生時,如果覺得自己並不適合從事學術或者進入政界,並決心在商界尋求發展,那麼,請不要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