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小平的高度關注。其實,鄧小平對這一敏感問題的思考已經很久很久了。
早在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召開的由各省、自治區和各大軍區的主要負責人及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群眾團體的主要負責人共計212人參加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就對此發表了精闢的見解。12月13日,在這次會議的閉幕會上,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講話。這個講話快結束時,鄧小平就“國際國內都很關心我們對毛澤東同志和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指出: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勳是永遠不可磨滅的。……所以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毛澤東思想培養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我們在座的同志,可以說都是毛澤東思想教匯出來的。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麼誇張。毛澤東思想永遠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原理,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當然,毛澤東同志不是沒有缺點、錯誤的,要求一個革命領袖沒有缺點、錯誤,那不是馬列主義。“
而對於“文化大革命”,鄧小平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也應該科學地歷史地來看。毛澤東同志發動這樣一次大革命,主要是從反修防修的要求出發的,……是要總結,但不必匆忙去做。要對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作出科學的評價,需要做認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經過更長一點的時間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評價,那時再來說明這一段歷史,可能會比我們今天說得更好。
歷時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在12月15日圓滿結束。這次會議為三天後的18日至22日召開的另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會議再一次正確地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
1979年3月9日,針對西方“非毛化”的論調,中國的《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首次公開明確界定了評價毛澤東的基本走向———中國現在所做的,不是“非毛化”,而是“非神化”。
這年的3月30日,鄧小平在理論工作務虛會上做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在這個重要講話中,鄧小平再一次對毛澤東的評價問題作出了精闢論述:
毛澤東同志同任何別人一樣,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但是,在他的偉大的一生中的這些錯誤,怎麼能夠同他對人民的不朽貢獻相比擬呢?……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後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
鄧小平清醒地認識到對毛澤東和對“文化大革命”做出權威性的評價,是當務之急。
經過商議,評價將採取中共中央決議的方式。1945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曾做出《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進行了總結。今天,中國共產黨同樣要對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做出科學的總結。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
鄧小平說:“對毛澤東同志、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黨內黨外和國內國外都很關心,而且各方面的朋友都在注意我們怎麼說。從國內來說,黨內黨外都在等。你不拿出一個東西來,重大的問題就沒有一個統一看法。國際上也在等。人們看中國,懷疑我們安定團結的局面,其中也包括這個檔案拿得出來拿不出來,早拿出來晚拿出來,所以不能再晚了,晚了不利。”
《決議》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領導下,由鄧小平、胡耀邦主持進行的。決議的核心問題就是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和對毛澤東思想的闡述。鄧小平說:“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決議稿中闡述毛澤東思想的這一部分不能不要。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很大的政治問題。如果不寫或寫不好這個部分,整個決議都不如不做。”
鄧小平像一個設計師,掌握著每一個環節的進度,直接指導著每一個細節。到1980年秋,《決議》的基本思路已經形成。
這個時候,鄧小平認為公開發表意見的時機已經成熟。
那麼該以什麼方式將這一權威評價向外公開發表呢?
鄧小平有自己的考慮。
□這是一次智力的角逐。與其說是法拉奇選擇了鄧小平,倒不如說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