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卻常被誤以為是他的名字。這在他授予泰戈爾“Gurudev”的稱號,意即“偉大的導師”後,1915年印度詩人拉賓德拉那·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贈予他的尊稱,意為合聖人與英雄於一身。
這個頭銜的使用在印度以外也被廣泛地接受, 可能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時代印度和英國的複雜關係。 無論如何,這個頭銜的廣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對甘地這樣一個對於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極其執著的人的廣泛接受相一致的。
藝術作品中的甘地
關於甘地最出名的藝術作品應該是電影《甘地》。該片的導演是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主演是本·金斯利(Ben Kingsley),他的一半血統也是來自古吉拉特邦。電影“The Making of the Mahatma”展示的是他在南非的二十一年。主演是Rajat Kapur。
在英國,有幾座甘地的塑像,最著名的是在他學習法律的倫敦大學學院的附近的Tavistock Gardens。
在美國,舊金山的Ferry樓旁,休斯敦的Herman公園,紐約的Union Square,亞特蘭大的馬丁·路德·金紀念處,華盛頓特區Dupont Circle的印度使館附近,都可以看到甘地的塑像。
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 和里斯本,也有甘地的雕塑。印度政府贈給加拿大的溫尼伯市一座雕塑,表達他們對將來安家與此的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支援。
其他
儘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間獲得過五次提名,但他始終沒有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多年以後,諾貝爾委員會對此公開表達過他們的遺憾。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諾貝爾和平獎並未頒發,原因是沒有適合的、活著的候選人。
甘地死後,他的事蹟,一直受到廣泛的評論。例如,作為大英帝國的例子,丘吉爾一次說:“見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嘔,他曾是一個妨害治安的Middle Temple出來的律師。現在在東方作出苦行僧的樣子,半裸的在總督府前遊行,卻出名了”。與此相反,愛因斯坦這樣評論甘地:“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歷史上竟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