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頭他們曾經視為寶貴財富的奶牛,實際上正是把他們和貧窮拴在一起的鐐銬。他們一直滿足於那頭奶牛可以使他們免於毀滅的想法。但是,直到他們失去了這種虛假的安全感,他們才不得不去尋找生活的新方向。”
學生解釋道:“換句話說,那頭被他們的鄰居們看作是福祉的奶牛,給了他們自己並非完全貧窮的錯覺。而事實上,在那時候,他們所過的,的確是完全窘困的生活。”
“就是這樣的,”老師回答說,“這就是當你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少數東西時所發生的事。這種想法本身會變成一副沉重的枷鎖,會制約你追求更加美好的東西。順從開始主宰你的生活。雖然你並不滿意現狀,卻也漸漸開始學著接受;雖然知道生活中的什麼地方讓你不快樂,但是總覺得還不至於完全痛苦;對所面臨的生活感到失落,卻又不採取行動來徹底改變它。你明白那樣會有多悲慘了吧?”
“當你擁有一份你不喜歡的工作,而這份工作甚至都無法滿足你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且無法為你帶來成就感或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時,要做出辭職並另謀他就的決定是很容易的。但是當這份你不喜歡的工作還允許你償還賬單、維持生計,甚至還能讓你享受一些小小的愉悅時,你就會很容易落入“小富即安”的陷阱當中去。畢竟,你付諸行動之後,後面還有人排隊等著那份工作。”
“就像那頭奶牛一樣,這種態度總會讓你停滯不前。除非你肯拋棄它,否則你將永遠無法體會和現況所不同的生活,終生都會是固步自封的受害者。這就彷彿你站在起跑線上的時候就決定了矇住自己的雙眼,卻還祈求最好的成績一樣。”
學生站在那裡,陷入了沉思。他被老師的言論所感染並開始明白了其中的真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奶牛’,我們揹負著由我們的偏見、逃避、恐懼和藉口所構築成的沉重負擔到處行走。不幸的是,所有這些自欺欺人的侷限將我們與平庸的生活緊緊拴在了一起。”
“不僅如此,”老師又說,“許多人固執地用一些所謂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為什麼一直沒有過上夢想的生活。他們編織一些看似可信的藉口來向別人解釋,然後繼續忍受著內心的煎熬。直到他們意識到,這些理由即便可以使別人信服,對自己來說卻是毫無助益。”
“這是多麼重要的一課啊!”年輕人反應過來,並立即著手找出自己的“奶牛”。
在剩下的旅程中,他開始認真思考這輩子自己所設下的種種限制,他決心要擺脫這些將他與普通和平庸的現狀捆綁在一起的、阻止他發揮自己真正潛能的一切想法。
毫無疑問,那天就是他展開“無牛”新生活的開始。
別以為每頭奶牛都會叫(2)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這個寓言並聆聽了他們的藉口與“合理解釋”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很多人其實並不打算擺脫身邊的“奶牛”。
所有那些為了避免改變而提出的藉口聽起來都比較好聽,因此,它們更容易被接納容忍並較少使人產生罪惡感。但如果我們想要成功的話,就必須要殺掉身邊的“奶牛”。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暴力。如果我不是請你殺掉你的奶牛,而是讓你“改變你的態度”、“調整你的行為”或者是“修正你的壞習慣”,聽起來可能會順耳一些。但是我已發現,如果我們是真的想要成功的生活、變成理想中的自己的話,就必須對自己殘酷一點,誠實面對自己。這一切就應該從以真實名稱來稱呼事情開始,而不是靠著委婉的或情感上可接受的替代字眼來表達。
在這本書裡,“奶牛”這個詞象徵了所有的藉口、託辭、理由、謊言、合理化解釋、恐懼和錯誤信念,正是它們將你與平庸生活捆綁在一起,阻礙了你去實現真正想要追求並應該獲得的理想生活。可悲的是,我們實際擁有的“奶牛”可能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多得多。
總的來說,我們所有的“奶牛”可以分為兩類:藉口和畫地自限的態度。藉口常以辯解、託辭和謊言的形式出現。畫地自限的態度通常表現為恐懼、合理化解釋和錯誤信念等形式。在下一章,我們將會討論畫地自限的態度。這裡,我們先看一下我們的藉口。
當我們沒有做應該做的事情、或者是還沒有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時,我們一般會找藉口來解釋。藉口和畫地自限間最主要的不同在於,大部分時候,我們甚至連自己都不相信那些藉口,我們知道它們是不真實的,它們不過是掩飾我們自己的平庸和挽回面子的一種簡單方法罷了。
“抱歉我遲到了。你知道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