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自己的“好工作”。我所從事過的任何一份工作都足以成為勸阻我不要冒險創業的理由,特別是對於一個當時還不熟悉的產業。但是很久之前我就明白了,就像我們故事中的“奶牛”一樣,一份“好工作”有時候可能會阻止我們去體驗更美好的成功。
為什麼應該殺掉“不是我的錯”這頭奶牛?如果你真正思考過,並對自己坦白的話,你就應該明白,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大多是自己造成的,與你的父母、你的老闆、經濟環境或其他任何事情都無關。即使是我們體會到的這些負面情緒--我們總傾向於將不好的結果歸咎到別人身上--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或許,引用艾蓮諾·羅斯福的這句名言最能說明這點:“除非獲得你的同意,否則沒人能讓你感到自卑。”
同樣的道理,一個朋友的批評不應該成為你遭受挫折的理由,除非你願意把別人的評論看得比自己的意見或自我形象還重要。就像陰雨天其實並不是擾亂計劃或是情緒低落的理由,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將天氣作為影響自己情緒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就真的會起那樣的作用。所以,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的錯。
三號奶牛:“錯誤信念”因為我父親有酒癮,所以我想我也會走上他的後塵。
我不想賺很多的錢,因為錢會讓人腐化。
因為我從沒有上過學,所以我將會一事無成。
這些觀念會成為非常危險的奶牛,原因很簡單:這些觀念所陳述的都不是事實,卻使我們信以為真。
在電影《洛基》一炮而紅之後,片中飾演洛基的西爾威斯特·史泰隆有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了片中的一個場景,在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中,洛基說:“我那不太精明的老爸告訴我,我先天就腦子不好,所以我要好好利用我的身體。”
電影劇本也是史泰隆自己寫的,他坦承這是他不斷從他父親那裡聽到的話。接下來他又談了很多,他說,有好長時間,那個自我設限的想法讓他無法看清自己的潛力,當他不再相信這些話並開始相信他自己時,他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非常有趣的是,他的未婚妻艾德里安接下了這個話題,她說:“我母親告訴我的剛好相反。她說,你生下來沒有強魄的體格,所以你最好多訓練你的大腦。”
相信你自己,就意味著認識自己的優勢和才幹,探索它們、接受它們並開始使用它們。
如果我們不加質疑地接受錯誤信念,就只能過著平庸的生活。驅除這種型別的奶牛所帶來的解放感,足以讓你張開雙眼,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和一些意想不到的機遇。
四號奶牛:“誠實點!這不是一個藉口”我也想多運動,但是在我家附近沒有健身房。
在沒有百分百地準備充足之前,我不想嘗試新的事物。
我想多讀點書,但我就是沒有時間。
在我還不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最完美之前我是不會開始的。
約瑟夫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據我所知,完美主義是最糟的奶牛之一,原因同樣很簡單:它是一頭偽裝成理想品質的“奶牛”。當粉墨登場之後,這頭奶牛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美德,而非一個壞習慣。
“如果是值得做的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否則乾脆不要做,我就是這種型別的人。”你聽過這樣的說法吧?誰能對這樣的說法表示懷疑呢?它聽起來多麼像是責任感、奉獻精神的體現,或者是對於完美的承諾。可問題是,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它不過是和其他“奶牛”一樣的藉口。它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還沒有完全準備好,並以此來麻痺我們。事實上,把某件事情做好的唯一方法就是練習並找機會從此時此地開始。
換句話說,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如果它是值得做的,可能就值得我們嘗試,直到我們做對為止。”所以,儘快著手去做吧,就從今天你擁有的一切開始。
約瑟夫的完美主義聽起來像是“我對一切都要求高水準,包括我買的東西、我接受的服務、以及別人的行為和表現。並且我對自己的要求尤為嚴格,我對自己的要求比對其他任何人都要高”。
“當然,”他告訴我,“我也會以同樣的標準要求我的太太和孩子,我曾經給兒子施加了很多的壓力,要求他把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以至於他從我這裡得到的大部分饋贈都是斥責和批評,並且一再指出他的錯誤與缺點。我們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他一直都處在很大的壓力之下,我在不知不覺中把這隻可怕的“奶牛”壓在了他的身上,他開始怨恨起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