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在30套左右。而曾經以半年上漲四五成的資料演繹著特區速度的深圳房價近來也開始鬆動。
與深圳相鄰的廣州同樣是樓市成交低迷。10月份,廣州十區商品住宅簽約量為4502套,較上月下降;其商品住宅均價為11973元/平方米,環比增長。進入11月後,廣州樓市成交低迷狀況將更加嚴重。
在北京和上海,儘管房價依然堅挺,但成交量成急劇萎縮之勢。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的資料顯示,11月5日至11日這一週,上海樓市儘管供應量有一定幅度增加,但住宅類房源僅成交4332套,比前一週的5457套跌了。
同樣,在北京,住宅的成交量也在急劇萎縮。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資料,11月5日至11日這一週,北京市期房住宅日均簽約量比前一週每天少了近100套。9月和10月,北京期房住宅的日均成交量都不大,分別為391套和404套。
看到這些資料,有人會問,早些時候快速上漲的房價是不是會出現根本性的逆轉?如果逆轉又在什麼時候開始?如果不是逆轉,這種高房價下的成交量萎縮以及部分城市房價的下跌,是不是國內房價上漲樓市的短暫喘息?
對於這樣的現象、這樣的問題,如何來判斷、如何來回答?關於房價的社會評論之多,網路關注度之高,相關文章的瀏覽量之大;說明不少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是由於房價快速上漲、目前房價過高,絕大多數民眾都希望過高的房價能夠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快速上漲的房價逆轉是國內絕大多數民眾的希望。二是過高的房價已經激起了絕大多數民眾與房地產市場對抗的心理,這就使得已經把房地產市場價格過高的經濟問題開始轉化為社會問題及政治問題。可以說,如果中央政府對此不能足夠重視,那麼它給整個社會帶的問題會更多、更為嚴重。三是對房價上漲的鬆動,絕大多數民眾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夠有所作為,但是根據過去幾年的經驗,民眾既希望但又不太敢相信政府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作為。正是抱著這樣一些心態,太多人都對目前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十分關注,特別是希望我們的媒體、我們的政府能夠給予他們一個清楚的答案。
對於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形勢,我們如何來理解,又是如何來判斷?大家應該從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一是房地產是一個生產週期性較長的行業,價格變化往往也會反映在較長週期中,因此,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發生了逆轉,大家也不應該太著急,不要希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要靜觀其變,這樣才能有利於個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決策。
二是房地產是不動產。國內房地產市場是由一個個分割的市場組成的,因此,各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變化也是不相同的。既然房地產是一個個分割的市場,因此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程度、價格高低及漲跌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同城市的民眾不可用同一標準、同一方式來判斷當前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形勢,而要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分析。這樣不同地方的民眾才能夠對自己所在的市場作出清楚的判斷。
比如說,國內一線城市早幾年的房價上漲快,特別是一些城市房地產炒作較嚴重,那麼這些城市的房價泡沫成分就會高;而內地一些城市,由於起步晚,發展慢,價格水平可能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因此房價的泡沫成分也就可能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房地產市場出現價格上的逆轉,它也應該是一個一個地方、一個一個城市,而不是全國性逆轉。儘管從這兩年房地產市場增長情況來看,國內房地產市場基本上掀起了全面投資過熱的高潮,但實際價格上漲差異性仍然很大。
正是在上述意義上,國內各地方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是當地房價早幾年的上漲幅度及將這種房價上漲幅度與當地居民的收入支付水平來比較。如果房價上漲過快、上漲價格過高,與居民實際收入水平或購買能力差距大,那麼居民消費能力就小,房地產泡沫就會較大,那麼這樣的地方房價調整就會快一些或早一些。
二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重新認識並改變的程度。如果政府決心要改變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那麼房地產市場的重大利益關係就得調整。對此,十七大報告已經給出答案,住房就是民生。因此,從最近出臺的24號檔案、359號檔案及39號令來看,政府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將發生重大的調整。如果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模式有重大的調整,那麼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利益格局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