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朋友談話的過程中能夠全神貫注。但是,他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的結果恰恰事與願違,朋友們在與他談話的過程中常常會感到缺乏應有的空間,總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希望儘快離他遠去。就這樣,他在毫無意識的狀態下,“嚇跑”了所有的朋友。在這兩個小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為似乎都具有值得讚揚的動機,他們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需要。結果卻極具諷刺色彩,事情往往與願望相反,他們並不能高效地幫助別人,也不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才能。
實幹家綜合徵自我意識的挑戰(3)
有時實幹家們會忘記要在工作中保持平衡。這時,即使最善良、最美好的動機也會適得其反,在不知不覺間降低了工作效率。像本恩這樣的職員,他對於任何請求總是無意識地全盤接受。到頭來,不僅弄得自己忙碌不堪,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也貶低了自己在整個公司中的價值。在特倫特的故事中,他一味地將注意力放在某一位同事身上,而忽略其他同事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這不僅使他喪失了構建廣泛、穩定的關係網的大好機會,而且也阻礙了他與關係甚好的同事之間的正常交往。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自我意識,所以這些情況都是在無意間發生的。自我意識的缺乏是實幹家綜合徵的基本癥結,它最終會導致實幹家的工作陷入費時低效的泥沼,進而阻礙他們事業的發展。
那麼,缺乏自我意識的症狀都有哪些呢?以下列舉三種症狀:
(1)自我欺騙。對於實幹家來說,這種症狀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越來越顯著。這種情況在上述的兩個小故事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實幹家在工作中常常會樂於幫助他人,但是過猶不及,過分地將自己的精力放在幫助他人的事情上,就會使自己的工作失去平衡,大大降低工作效率,以至於影響到同事的工作。更糟糕的是,當實幹家們發覺因為自己的過分熱心,使得工作進度受到影響的時候,他們還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堅信事情終會有所改觀,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有時實幹家們甚至認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幫助他人的事情上。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實幹家們的這種不合邏輯的想法往往就是影響專案進度的“元兇”。他們一直錯誤地認為,只要熱心地幫助他人——甚至以犧牲自己的事業為代價——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2)自我否定。自我欺騙一旦發展成自我否定就會觸發更為嚴重的問題。即使在工作中出現了明顯的預警訊號,那些只知一味埋頭苦幹的人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應該有所改變了。相反,他們會出現自我否定的情緒。這種自我否定的情緒只會進一步影響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使他們深陷費時低效的泥沼。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甚至遭遇更為嚴重的困境時,他們總是難以接受這個現實,拒絕承認自己就是引發問題的導火索。基因導致他們拒絕承認問題,使他們在“自我毀滅”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自我“無意識”。一味埋頭苦幹的人總是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也不會承認自己是“自我毀滅”的典型。他們可能對真實的情況有所瞭解,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引發工作的低效;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自我意識,還不能接受這一現實,也不會承認自己就是引發一系列問題的導火索。他們就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行為與出人預料的結果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絡。
有人認為那些一味埋頭苦幹的人在基因裡缺乏自我意識,其實這種看法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畢竟,他們從頭到尾只知照顧他人的感受,總是那麼樂於助人,而對於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缺少應有的關注。上述的兩個小故事非常清晰地反映了這種只知關注他人的情況。但是,正如我們經常會挑選出來的一些有失平衡的極端行為,甚至是一些看似“好心”的行為一樣,實幹家所要承受的消極後果也是長期性的。幸運的是,下一部分會提供一些有效的實幹家策略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實幹家策略明晰自我(1)
有人說:“洞察實情,解放心靈。”對於一味埋頭苦幹的人來說,洞察自我才是關鍵所在。提到自我意識,他們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甚至是可憎之處,特別是要明白他們在哪些方面矇蔽了自己的雙眼,以至於否定自我,在工作中表現欠佳。對於自我(以及我們所服務的團隊)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明晰長處和短處,再加上對當前情況的客觀評估,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堅實的基礎,廣泛聽取意見,從而作出正確的抉擇。一味埋頭苦幹的人要防止在黑暗中無謂的摸索,學會真實、坦誠地面對生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