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少外匯需求或增加外匯供給。
4)貨幣法定貶值或升值。如果透過上述措施均不能平抑外幣匯率上浮時,貨幣管理部門可以宣佈本幣貶值,即降低本幣的金平價,以抑制對外匯的需求(如1971年12月,在國內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逆差的壓力下,美國被迫對外宣佈美元貶值7�89%,美元含金量降為0�818513克純金)。貨幣法定貶值後,可以重新調整與其他貨幣的金平價,繼續在官定浮動範圍內波動。
2�兩種固定匯率制的比較
(1)兩種固定匯率制的相似之處。在匯率決定的基礎和匯率波動幅度方面,兩種固定匯率制很相似,中心匯率都是按兩國貨幣的金平價確定,市場匯率圍繞平價上下浮動(前者的浮動幅度最早是±1%,後來又改為±2�25%;後者的浮動範圍則是黃金輸入點與黃金輸出點之間)。
(2)兩種固定匯率制的形成基礎和匯率調節機制的差異。
1)匯率制度形成基礎的差異。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匯率制,是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金本位制的基礎上自發形成的,金幣本身具有價值。而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則是在信用貨幣基礎上,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人為建立起來的,且紙幣本身沒有價值。
2)匯率調節機制的差異。在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穩定是透過黃金的自由輸出和輸入自動調節的;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的穩定主要是透過各國貨幣管理部門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來實現的。
3)匯率穩定程度的差異。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波動受制於黃金輸送點,透過金幣的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輸入保持匯率穩定,波動幅度一般在5‰~7‰,是典型的固定匯率制。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匯率波動幅度在±1%範圍內(1971年12月調整為±2�25%),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允許會員國變更貨幣的含金量,實行貨幣的法定貶值或升值。嚴格地說,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只能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
第三節 與時俱進話規制:匯率制度及其發展演…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固定匯率制的影響
(1)固定匯率制的積極作用。
1)有利於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活動的開展。如果匯率保持穩定,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微觀經濟主體幾乎不用考慮匯率波動風險,便於核算成本和利潤。
2)有利於國際合作和各國政策的協調。固定匯率制本身就是靠各國在既定的合作框架下維繫的,如果各國不協調配合,固定匯率制就會瓦解。
(2)固定匯率制的負面影響。
1)匯率不能發揮對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作用。因匯率波動幅度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內,在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不能在本幣的自發貶值下刺激出口和限制進口,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2)不利於國內經濟平衡發展。各國貨幣管理部門為維持匯率的穩定,都會盡力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當一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導致外幣匯率上浮時,往往透過拋售外匯回籠本幣、限制進口和國內開支等緊縮性政策措施來調節,如此可能帶來國內生產下滑、失業增加等犧牲國內經濟協調發展的負面影響。
3)容易在國與國之間傳遞通貨膨脹。在固定匯率制下,如一國出現通貨膨脹,其出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上漲,折算成外幣表示的價格也相應上浮,從而影響貿易伙伴國的物價上漲。
4)不易防範國際遊資衝擊。讀者可能以為,浮動匯率制是“熱錢”投機的溫床,殊不知固定匯率制也難抵擋國際遊資的衝擊。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度,匯率不能隨著國際收支和市場供求的變化而自發調節。當一國出現鉅額國際收支逆差或順差,本幣被明顯高估或低估時,國際遊資都可能大規模地單方面轉移,對該國的金融體系造成巨大的衝擊。
(二)浮動匯率制度及其演進
1976年1月,IMF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1日,IMF理事會透過《IMF協定第二次修正案》(《第一次修正案》是在1968年,授權IMF發行SDRs),認可了1971年以來國際金融的重大變化,廢除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確立了浮動匯率的合法地位,國際貨幣關係從此邁入一個新時代(一般稱為“牙買加體系”)。
1�浮動匯率制的基本內容
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