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那山叫做竣明山,在東海之東,乃三千造化之根,五行正運之主。遠看則有萬里,近之即在目前。這山本自光明,只因世人受生以來,為物慾所汙,造惡作孽,把本來的靈明蔽了,那貪嗔愛慾穢惡所積,遂把這山的光明遮蔽了。即一人而言,善念少,惡處多;以一世而言,善人少,惡人多,所以山明處少,暗處多。”忠賢道:“怎麼那山下之水,有平處又有波浪處?”元郎道:“此水名為止水,這平的是世人俗世以來,父母妻子泣別之淚,人人不免,故此常平;那波浪處是俗世冤家債主怨氣怨血所成,衝山激石,怒氣不息,千百年果報不已,故此洶湧。”
二人正講論間,忽見空中一隻白鶴飛下,向元朗長唳一聲。元朗道:“清冷真人過此相召,我暫去即回,上公在此少坐片時。”遂攜手下臺,向北一所茅亭內,十分雅潔,藥爐丹灶,件件皆精。元朗道:“上公在此少待,少刻即來奉送回去。若要遊覽,隨處皆可,只那北首小門內不可輕入。”囑畢,跨鶴飛空而去。
忠賢四望,欣羨不已,想著:“我在京數十年,到不知西山有這樣個好去處,到被這道士得了。我若要他的做別業,卻難啟齒。我莫若明日傳旨,只說皇上要做皇莊,他卻就難推託,也難怪我,那時我再另建一所淨室與他,又可見我之情。”心中暗暗稱妙。獨坐一會,還不見元朗回來,甚是煩悶。於是信步閒行,兩廊下雖有幾重門戶,俱處處封鎖。又走到北首,見一重小門,半開半掩,想道:“他叫我莫進去,必有甚麼異處,咱便進去看看何妨。”遂輕輕推開門進來。見四圍亦有花木亭樹,中間一個大池。上有三間大廳,兩邊都是廊房。房內都滿堆文卷,有關著門的,有開著門的。裡面有人寫字。忠賢沿著廊走上廳來,見正中擺著公座,兩邊架上都是堆著新造成的文冊,信手取下一本來看,是青紙為殼,面上硃紅籤,寫著《魏忠賢殺害忠良冊第十三卷》。忠賢看見,吃了一驚,開啟細看,只見上寫著某年月日殺某人,細想,果然不差,嚇得手顫足搖,連冊子都難送上去。正在驚怖間,忽聽見廳後有人大聲喝道:“甚麼生人,敢來擾亂仙府?”忠賢抬頭一看,見一個青臉獠牙的惡鬼,手執鐵錘,兇勇趕來。忠賢嚇得往外就跑,不覺失足跌下池去,大叫一聲,忽然驚醒,看時,仍舊坐在書房床上,嚇出一身冷汗來,戰慄不已。見桌上殘燈未滅,老僧猶在地下打坐,元朗亦垂頭未醒,再聽更鼓,已交四鼓,心中驚疑不定,只得睡下。
昏昏睡去,到天明起來,見老僧與元朗都不見了。忙著小內侍出來問,門上道:“才出去未久。”內侍回覆,即著他飛馬去趕,一路問出彰義門來,見二人緩步在前,小內侍喊道:“二位師父!魏祖爺有請。”二人那裡理他,昂然緩步而走,止隔有數十步遠,卻再也趕不上。將趕到蘆溝橋,小內侍喊聲愈急。元朗回頭道:“我們不回去了,有個帖兒你帶回去與你爺罷!”向袖中取出個封袋來,放在橋石柱上。內侍趕到取起,再看二人,早已不見了,只得將帖兒拿回稟覆。忠賢叫人拆開讀與他聽,上寫道:掀天聲勢倚冰山,破卻從前好面顏。
回首阜安山下路,霜華滿地菊斑斑。
忠賢聽了,不解其意,喚李永貞來看,也不解。隨將夜來之事說了一遍。永貞道:“此無非幻術惑人,有甚應驗,不必理他。”眾乾兒子都來問侯,永貞道:“不可外傳,且置酒為爺解悶。”眾人坐下飲酒。
忽傳進薊州邊報來,忠賢道:“邊上那些官兒,不以邊防為事,專一虛報軍情,冒銷錢糧,我要自去查查。”那些堂家們也都想要去抓錢,遂極力撮弄他。李永貞等也不敢拂他之意。隨即上本,把內事託與李永貞,外事交與崔呈秀,“凡一應本章,等得的,候我回來批發,緊要的飛送軍前。”分付已定,擇日起馬。先是客巴巴,後是眾乾兒,都到私宅餞行。又送許多下程。忠賢帶了許多金帛等,以備中途賞犒,至日辭過,帶了三千忠勇軍出皇城來,浩浩蕩蕩,好生威武,但見一路上:幹矛耀日,戈戟凝霜。風飄飄旌旗弄影,彩雲中萬千條怒蟒蟠身;錦團團幢蓋高擎,碧漢中百十隊翔鸞振羽。黃旄白鉞,微茫浮白,依稀陸地潮生;紫驥黃騮,燦爛成花,彷彿空山雲擁。叉刀手、圍子手、劊子手,對對錦衣花帽都帶殺人心;旗牌官、督陣官、中軍官,個個金甲紅袍盡挾圖財意。帷幄前列一對兵符賜劍,果似上帝親臨;寶車邊擺許多玉節金瓜,何異君王駕出。
五城兵馬司已預督人清道,提督街道的錦衣官早差人打掃,令軍士把守各衚衕,擺開圍子,連蒼蠅也飛不過一個去。那兩邊擺著明盔亮甲的軍士,擎著旗幡劍戟,後盡是些開道指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