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1/4 頁)
“如此的話,便好說了,一個人只要有性格弱點,就不難對付現在本王的心裡,唯一的顧慮就是羌王徹裡吉,他是敵軍的主帥,可本王對他的瞭解實在是太少了。聽說,羌人中有一人叫做雅丹,官拜丞相,人人都以雅丹丞相稱之,這人有些才智,也當需注意才是這樣,速速派遣一員精幹士卒,給本王往羌營中送上一封戰書,兩日後,本王要與他在樂涫城之東比劃比劃”
眾文武乍聽黃逍所說,一個個不明所以,甚是疑惑。黃逍接著說道:“兵書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徹裡吉,現在我對他了解的太少,心中沒底,所以藉此一陣,看看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主公謹慎,正當如此”郭嘉點點頭,附議道。
見眾文武都沒有什麼其他的意見,黃逍也不多做耽擱,刷刷點點寫了一封戰書,叫過一名士兵,囑咐了幾句後,令其連夜送往羌軍大營。
卻說西羌國王徹裡吉,果如黃逍所說,手下有一文一武:文乃雅丹丞相,武乃越吉元帥。本來,在韓遂求救的書信早就送到了徹裡吉的手中,雖然信使將厲害一一沉說,但是,徹裡吉也不願為了韓遂這個沒太深交往的人而得罪一個強大的勢力。
徹裡吉能成為西羌的國王,憑得不只是他的勇武,雖然他相貌粗曠,但是,卻也是精明之人。要說起中原哪幾個人不能惹,徹裡吉一定會回答是黃逍非是他懼怕黃逍,只是他偏安一偶,不願意為了不太相干的人樹立如此強敵罷了。至於說唇亡齒寒,徹裡吉卻也沒有太多的在意,畢竟,他羌族乃是遊牧的民族,想對付來去如風的羌人戰士,實在是太難了這也是少數民族一直以來肆無忌憚襲擾中原邊境的根本原因。
無奈之下的信使,只好遵從韓遂的建議,再次來見丞相雅丹,在送了大量的禮物後,具言求救之意。雅丹乃一愛才之人,更兼此事對西羌國也算是有利,見了大量的珠寶,當下就滿口應承。後以“我國與韓遂素相往來,今韓太守求救,理合依允。若不然,恐天下以我羌人為嫌而聲齒冷之意”為由,說服徹裡吉。徹裡吉即起羌兵一十五萬,號稱二十萬,皆慣使弓弩槍刀蒺藜飛錘等器;又有戰車,用鐵葉裹釘,裝載糧食軍器什物,或用駱駝駕車,或用騾馬駕車,號為“鐵車兵”。一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酒泉而來。
就這樣,黃逍的一紙戰書在當日便送到了徹裡吉的寨中,徹裡吉果然不愧是一方雄者,連個唄都沒打,即刻答應了黃逍的請求。
時間飛快,兩日轉瞬即過,按事先約定,兩軍樂涫城東十里外,各列陣勢。
但見西羌一萬五千鐵騎,十三萬步軍,排成了近三百個巨大方陣,羌兵一個個神情素整,殺氣濃濃,一個個如虎狼一般的盯著對面的黃逍大軍。
黃逍端坐在白虎背上,手搭涼棚朝羌人大陣方向望去,邊看邊喃喃自語道:“止則為營,行則為陣。敵軍的營寨扎於丘坡的高處,同時又緊臨著河水,既有水源,又有險可守,達到扼敵和自固的目的。徹裡吉的這個羌王還這就不是白當得,呵呵,別的不說,單說這行軍佈陣的本事,還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可小覷啊”
說到這裡,黃逍笑著對身邊的掌旗官言道:“打旗號,告訴徹裡吉,本王要和他在場間說話”
掌旗官隨即打旗語,言黃逍要和徹裡吉陣前說話。不多時間,但見羌兵的旗幟也是連連舞動,做出了回應,徹裡吉答應陣前對話。
少時,便見羌人的陣營中一員主帥打扮的人在猛將護衛的保護下飛馳而出,行至陣中,勒馬而止,只聽那員主帥打扮的人高聲喊道:“徹裡吉在此,不知大漢的天王何在?”
“此人面顯陰沉,想來不只是一莽夫而已諸將士,為本王壓住陣角,待本王前去會一會究竟怎樣一個西羌國王”黃逍話音未落,策虎如飛,不帶一個護衛,直衝出陣中。
“主公……”見黃逍不帶一人跟隨,郭嘉不禁大急,失聲喚道。
“哈哈哈,奉孝莫要驚慌,如此陣場,本王見得多了,料也無妨”黃逍哪還不知道郭嘉想說些什麼,虎步不停,話音飄飄傳來。
“……”郭嘉看著那豪氣干雲的背影,無奈的搖了搖頭,卻又不甚放心,轉頭對典韋吩咐道:“典將軍,你速去追主公,小心保護,莫要出了差池”
“喏”典韋沉聲應道。
而這時,黃逍已然到了陣中。當徹裡吉見到對面軍中只出來了一騎,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心中大為不悅,感情人家根本就沒把自己放在眼中啊再看看身邊的眾多護衛,徹裡吉心中雖惱,卻也不禁面上有些發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