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3 頁)
賠償。
迫使日本政府面對其戰時政府罪行全部事實的運動甚至正在日本得到支援。對官方否認戰爭暴行的行為,日本有良知的公民也感到十分羞愧和不安。一部分活躍的日本人認為,如果日本想在未來得到周邊國家的信任,其政府必須承認過去。1997年,日本復交友誼協會(一個民間團體。——編注)發表了以下宣告:
在過去的戰爭中,日本十分傲慢自負,它侵略其他亞洲國家,給許許多多的人尤其是中國人帶來了苦難。在19世紀30年代前後15的歲月中,日本一直髮動著對中國的戰爭。持久的戰爭使數千萬中國人成為受難者。在此,我們真誠地為日本過去的錯誤道歉,請原諒。
當今一代的日本人正面臨一個重大的選擇。他們可以繼續自欺欺人,把日本侵略戰爭當做“聖戰”,而日本的戰敗僅僅是由於美國的經濟實力。或者同本民族過去的殘暴行徑決裂,認清這樣的事實:正是因為日本戰敗,它才無法將其可怕的“愛”施加到更多的人身上,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如果當代日本人不採取行動去堅持真相,歷史就會給他們帶來如同其先輩一樣聲名狼藉的危險。
對於自己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不僅在法律上有責任,更在道義上有義務去承認。至少,日本政府應當向受難者發表宣告正式道歉,並賠償浩劫中的受難者。更重要的是,要將大屠殺的真相教育給將來的每一代日本公民。如果旱本還期望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併合上自己歷史上汙跡斑斑的黑暗篇章的話,這些早就應該做到的工作對日本十分重要。
中譯本出版後記
本書是一本以檔案和口述資料為基礎的新聞體優秀歷史著作。原書是用英文寫作的,有大量的人名,特別是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姓名。日本人姓名完全是羅馬字拼音,要譯成日文漢字,除一些著名人物外,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人名,翻譯起來難求準確;書中中國人名又多系按廣東方言發音譯成英文,現在要再還原譯成按普通話發音的姓名,除一些知名者外,難度更大。基於此種技術上的原因,原書中有“致謝”一篇,文中有大量無法查考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姓名,如果按原文照錄或音譯留存,對我國讀者意義不大,因此只好略去不譯。此外,儘管譯者和編者盡力做了查考工作,譯文中難免仍有姓名譯名不準確處。以上情況,敬希張純如女士和讀者見諒。
本書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和分析其淵源,深入、全面、嚴謹,是極有史料價值的著作,對提醒世人勿忘這次亙古未聞的空前慘劇,起到“前事不忘,後世之師”的警世作用,我們在翻譯時除略去個別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評論性詞句外,均全文照譯。
本書編者和譯者對作為華裔美國人的張純如女士所表現的強烈的正義感、嚴肅的職業責任心和華夏子孫的民族親情表示欽佩。廣大讀者讀過此書,當會人同此心,與我們同感。
參加本書翻譯工作的有:
孫英春(序言、導言、第九章、第十章)
徐藍(第一、二、四章)
王一禾(第六、七、八章)
魯靜(第五章)
韓莉(第三章)
孫英春還擔任本書統稿和部分校訂工作
1998年2月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