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 頁)
。
袁崇煥又命令朱梅帶兵二千人,埋伏於松山城兩山谷中,也對他附耳說了幾句話,朱梅也領著二千人馬,走了。
他自己帶著一千人馬,回到松山城裡,與孫元化合兵一起,共一萬多兵卒,共同研究佈署了守城方案,這且不提。
再說孫承宗耽心錦州兵力單薄,遂派人回山海關,讓參將祖大壽帶兵五千,從海上坐船北上,援助錦州。
汗王努爾哈赤帶領大隊人馬,直抵北石山下,遂命令將軍隊隱藏在大溝裡,自己領著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等,登上北石山頂。
他們站在山頂上,見松山城雖不算大,城牆較高,聽探馬報告,袁崇煥來到松山城裡。
努爾哈赤心裡說:這一仗要好好打,爭取活捉袁蠻子。
他正在想著,突然前鋒大將揚古利進來說:“松山城四門大開,城上沒有一面旗幟,城門附近有一、二十個老百姓在打掃街道。可能是袁崇煥聽說咱大軍前來攻城,嚇得逃跑了。”
努爾哈赤聽了揚古利的報告,笑了笑,不大相信,遂帶著三貝勒、四貝勒以及眾將領,來到前面,對城上一看,果真是那樣情況。
努爾哈赤心裡想著:四十年來,身經百戰,未遇到這樣的場面。難道這袁蠻子已設下埋伏?……
汗王立即轉身回營,命令道:“以後軍作前鋒,前鋒作後軍,將兵馬退往錦州去。”
四貝勒皇太極上前說道:“這可能是袁蠻子仿效諸葛亮,沒有什麼了不起,父王為什麼還要退兵呢?”
努爾哈赤說道:“這袁蠻子詭計多端,城門大開,肯定有埋伏。若不撤退,必然中他的奸計。”
於是眾將領分別到各自所在兵馬中,安排撤退。那溝雖不小,但是十萬兵馬集中在裡面,加上戰車,雲梯等,已擠得滿滿的了。
這撤退的命令一下,溝裡便亂起來了,人喊馬叫,亂糟糟的。
突然,“轟!轟!轟!”三聲炮響,從松山城裡一下湧出一萬多兵馬,喊殺聲震盪著山谷,他們揮舞著長槍、大刀,一齊殺向後金軍。
那山溝裡的八旗兵馬正在撤退,一聽到喊殺聲起,不由得一驚,遂慌忙應戰。
這時候,松山城東西兩處埋伏的人馬,聽到炮聲,也殺了出來。
大、小淩河派來的救兵,也向後金兵馬衝殺過來。還有杏山、高橋鎮的救兵,聽到炮聲,也拼殺起來。
這時候,汗王努爾哈赤冷靜地命令道:“各旗兵馬立即應戰,衝出包圍,向錦州城撤退。”
雙方拼殺得厲害,後金兵馬雖多,但倉促應戰,又處在撤退之中,傷亡不少。原先帶來的一些攻城器械,丟棄很多。
且說錦州城下,早已是炮聲隆隆,喊殺連天。由於城外新挖了護城溝,後金兵馬被阻,不得不抬土填溝,這就給明軍的大炮提供了非常好的靶子。一炮打在抬土填溝的人群中,立即倒下一片。
但是,八旗兵馬歷來是奮勇驃悍,他們推著戰車前進,抬著雲梯上城,冒著如雨的矢石,前仆後繼。
正當攻城戰鬥打得激烈之時,努爾哈赤帶領兵馬撤退回來,那些攻城計程車卒不由得慌亂起來了,以為是那邊兵敗,又見明朝的軍隊在後面追殺,便放慢了攻城的速度。
突然之間,錦州城東門處,又來了一支明軍,他們與攻城的八旗兵馬殺到一處。
這支明軍,正是祖大壽領導的五千士卒,坐船從海上過來,支援馬世龍的。
努爾哈赤見後面明軍追殺,錦州城強攻不下,又有海上援軍趕來廝殺,不由嘆息。
皇太極問父親:“父王為什麼嘆息?”
努爾哈赤說道:“孫承宗、袁崇煥果然用兵不凡,不像楊鎬、袁應泰容易對付了。”
皇太極說道:“勝敗是兵家常遇的事情,暫時他們依仗著寧錦防線,跟咱對抗。不如收兵回去,等到適當機會,再興兵前來。”
努爾哈赤聽兒子說得有道理,遂宣佈退兵。
且說馬世龍在城頭看見後金兵馬停止攻城,大隊人馬已開始撤退,立即整頓守城士卒,出城追殺。
袁崇煥指揮幾路兵馬,從北石山下,沿途追殺,一直趕到錦州城下。
後金軍隊且戰且退,努爾哈赤命令大貝勒代善與二貝勒阿敏領兵斷後。
馬世龍領著城內土卒與袁崇煥兵馬合在一處,一直追殺十餘里,方才收兵。
再說孫承宗得知後金兵馬退回瀋陽,遂趕到松山城,向袁崇煥問道:“聽說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