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1/4 頁)
不僅重修了寧遠城,還在錦州等地都駐了軍,防守加強了。
與軍師範文程商議後,決定派少量部隊去進行試探性的攻擊,也還是必要的。
努爾哈赤一貫雷厲風行,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心高氣盛,不改當年的氣魄。遂命令大貝勒代善率領三千精稅鐵騎,前去攻打錦州。
努爾哈赤囑咐代善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千萬別被圍住,脫身不得。”
代善領了三千人馬,往錦州出發。
且說錦州守將馬世龍,寧夏人,由舉武出身,歷任遊擊、副總兵。
孫承宗來山海關後,對馬世龍非常信任,向皇帝舉薦他當了總兵。
在寧錦防線措置中,孫承宗派馬世龍去守錦州,這是這條防線的最前線,可見對馬士龍的重視。
為了報答知遇之恩,馬士龍到錦州後,也非常效力。他先後修補了城牆,在認真訓練士卒的同時,城上的火炮已配置妥當,運來大量的滾木、礌石,並準備了充足的糧草,還加強了軍情的刺探,建立了完整的情報組織。
再說後金大貝勒代善的騎兵一出發,就引起錦州探馬的警覺了。便一邊讓人繼續監視騎兵的動向,一邊向馬士龍報告。
得到訊息以後,馬世龍就急忙登城,沿城佈置守衛,命令守軍嚴陣以待。
不久,探馬來報告說:“韃子一支騎兵約三千人馬,正望錦州方向趕來,並帶有攻城器械。”
馬世龍立即命令:“點燃烽火報警,立即關閉城門,城上守軍進入臨戰狀態。”
這烽火臺報警,是古代傳下來的邊防報警方式。往往是在城上再築一高臺,將曬乾的狼糞點燃起來。那狼糞燃燒以後,不起火頭,只是冒出濃濃的煙柱,風吹不散,雨淋不溼,人們老遠就看見了。因此,邊境若有外敵入侵之時,就點燃狼糞。
這是閒話。再說馬世龍命令守軍在烽火臺上點燃狼糞報警以後,轉瞬之間,從錦州到寧遠,直至山海關,所有的烽火臺全都燃起來了。
這時候,侍衛向袁崇煥報告說:“錦州方面已有烽火報警了,韃子出動兵馬前往錦州了。”
袁崇煥立即派遣副將左輔、朱梅二人,帶領二千人馬迅速馳援錦州。
他又派兩名侍衛分別馳往松山、杏山二城,讓他們也派少量人馬前去援助。
且說大貝勒代善帶領兵馬,來到錦州城下,稍微休息一會,即命令士兵攻城。
攻城開始了,代善指揮士兵先用戰車在前開路,後面是弓箭手,其次是步兵抬著雲梯爬城。八旗士卒奮勇前進,喊殺聲響徹雲天。
城上馬世龍親自督戰,指揮炮手點燃大炮,那一顆顆炮彈,落在攻城的八旗士兵中間,“轟”地一聲巨響,炸倒一片。
城上的滾木,礌石紛紛打下來,但是驍勇的八旗士兵無所畏懼,仍然拼命地抬著雲梯,一排排地登城拼殺。
眼看城牆有被戰車撞塌的可能,忽聽城南方向喊殺聲驟起。
原來松山、杏山離錦州甚近,兩地守將一見錦州報警,立即派遣兵馬前來援助。
此時,城上馬世龍見有援軍到來,鬥志更旺,遂鼓勵守軍說道:“咱的援軍到了,要狠狠地打!……”
且說大貝勒代善,眼看就可以把錦州城攻打下來了。不料城南來了救兵,舉目望去,黑鴉鴉的一片,只聽喊聲如雷,也不知到底來了多少人馬,心中不免慌亂。
八旗兵士雖然勇悍無比,但是在炮火轟擊下,在滾木、礌石打擊下,也死傷不少。現在又見來了明朝的援軍,攻城的勁頭明顯小得多。
再說松山、杏山的援軍一到,便衝向後金的背後。馬世龍在城頭一見,立即帶領人馬,又從城裡衝殺出來了。
這時,代善已感到情況不妙,在腹背受敵的形勢下,只得命令停止攻城,與前後衝殺過來的明軍拼殺在一起。
雙方混戰在一塊,這且不提。
再說汗王努爾哈赤,自大貝勒領兵走後,總覺心神不寧,後來又派遣四貝勒皇太極帶領三千人馬,前去接應,以防代善有失。
那皇太極正往錦州方向急馳時,忽有探馬回來報告說:“錦州城有援軍到來,大貝勒的人馬已經腹背受敵,形勢很不利。”
聽到這一訊息,皇太極就命令士兵加快行軍速度,那鐵騎賓士起來,猶如一陣狂風,直撲錦州城而來。
再說寧遠城的援軍,在“救兵如救火”的思想指導下,也很快地趕到錦州城下。
左輔、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