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帶領人馬,悄悄來到城下。突然之間,進軍鼓聲驟然響起,四千人馬一齊吶喊起來,聲震山林。城裡的守城士兵,更是驚慌失措,慌忙發射弓箭,打下礌石滾木。且說那些回城的降兵,早已像魚一樣游到城門邊上,一看守門士兵不多,便說道:“人家建州一萬多人馬,咱才幾百人馬;咱部長又是人家的手下敗將,還打什麼?不如開啟城門,還能免去一死!”那守門士兵也就順水推舟,說道:“要開,你們自己去開,俺沒有責任。”於是城門被開啟了。四個城門一開,建州四千兵馬,在皇太極、扈爾漢、噶蓋、揚古利的率領下,一路殺進去。由於三層城牆,外城、中城很容易突破,這是入城的降兵開啟的。那裡城是林丹的住所,一般人不讓進去,只有透過強攻。皇太極等四員大將商議,把士兵分成若干小組,用集團衝鋒方式,輪番攻,連續攻,四面開花,使林丹應接不暇。他們用草紮成火把,點著後,擲人裡面,燒得防守士兵哇哇亂叫。天亮之前,終於攻進裡城。他們把林丹的親屬關在一處,問她們:“林丹父子哪去了?”她們不回答。揚古利命人抱來一堆柴草,對她們說:“如果再不講,就全部燒死!”她們終於說:“林丹父子都從地下暗道,跑走了。”根據投降的將領交代說:“往西跑了。”
建州軍馬開進察哈爾城,認真清查府庫,安撫降民。共俘獲察哈爾士兵近萬人,得盔甲數千副,繳各種兵器一萬餘件,馬匹、牛、羊一萬餘頭。皇太極派降兵、降將帶路,親自率領一千兵馬,追趕林丹父子。先趕至敖木倫寨,又攻進察哈爾所屬多羅特部落。皇太極兵馬過西喇木倫河,越興安嶺,又進至都勒河。林丹“星夜西遁”,最後竄至青海大草灘,患痘症而死。
隨著林丹的走死,察哈爾部被建州吞併。接著,漠南蒙古西部的鄂爾多斯部、土默特部等也相繼降附建州努爾哈赤。自此而後,明朝失去北面屏障,邊事越發不可收拾。
在徵撫漠南蒙古過程中,努爾哈赤的一個大手段是:不僅利用蒙古諸部部落長之間的矛盾,而且利用各部內首領之間的內江,採取不同策略,加以區別對待,從而一個首領一個首領地、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降服。漠南蒙古降順建州後,進“九白之貢”(白馬八匹,白駱駝一匹),表示臣服。努爾哈赤收服漠南蒙古以後,不僅安定了後方,並打通從西北進人中原的道路,改變建州與明朝的力量對比,佔領更為廣闊的地域,擁有更為雄厚的兵源,在戰場上取得較為優勢的地位。
第五章 後金國在他手上誕生
努爾哈赤沉吟道:“五百多年前,俺女真的先人曾建立過金國,可惜滅於大元窩闊臺汗之手。想不到,在俺努爾哈赤手中,女真人又能重振雄風、再度崛起!這難道不是天命嗎?你們不必爭了,新汗國就以‘大金’為國號,年號……‘天命’!”
一、滿人有了自己的文字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使滿族迅速形成一個民族共同體。隨著而來的是滿族社會經濟的大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無論是公文往來,還是民間的文化交流,都很不方便。原先,建州與明朝和朝鮮的公文,全由軍師張一化用漢文書寫。以後張一化去世了,有一個客居遼東的浙江紹興人龔正陸,努爾哈赤讓他掌管文書,參與機密,教子讀書,被稱為師傅。以後公文之類,全出自龔正陸之手。努爾哈赤會蒙古文,漢文,唯獨缺少女真文字。所以,他在女真社會中的公文和政令,則先由龔正陸用漢文起草,再譯成蒙古文發出或公佈。因此,出現:女真人講女真語,寫蒙古文,這種語言和文字的矛盾,已不能滿足女真社會發展的需要,甚至已經成為滿族共同體形成的一個障礙。努爾哈赤為著適應建州社會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遂倡議並主持創制作為記錄滿族語言的符號——滿文。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努爾哈赤命令當時建州最有學問的額爾德尼和噶蓋負責執行。他倆接受任務以後,覺得有困難,向努爾哈赤說道:“咱們學習和使用蒙古文,年代已久,現在要創制自己的文字,實在不容易啊!”努爾哈赤聽了,想了一會兒,啟發他們說:“漢人念漢文,不識字的人都明白意思;蒙古人念蒙文,不識字的人也都懂。唯有咱們把自己民族的語言寫成蒙文,不懂蒙語的人就一竅不通。為什麼你們認為以本民族語言造字困難,反而把學習別的民族語言看作是容易的事呢?”……
早在金代,金朝統治者曾參照契丹文字,創制過女真文,經歷了元明兩朝,到努爾哈赤興起之前,女真文已逐漸廢棄。那時,女真人不會女真文,書寫一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