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裂的嚴重時刻,徐向前選定了自己的奮鬥方向,由樊柄星、楊得魁兩同志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4 南方升起一顆北方帥星
1955年在毛澤東親自授銜授勳的十大元帥中,徐向前是唯一的北方人。然而這位令北方人感到驕傲的元帥,同樣是在南方成熟成長起來的。
徐向前從小生長在山西,在他23歲投考黃埔軍校以前從未離開過這裡。他熟悉家鄉的一草一木,也熟悉北方的風土人情。在黃埔軍校畢業留校後,他因為過不慣南方的生活,也思念家鄉的親人,很想回北方圖謀發展。適值1924年10月直奉戰爭爆發後,直系將領馮玉祥倒戈,回師發動政變,推翻了曹錕、吳佩孚的北京政府,並與段祺瑞、張作霖組成由段祺瑞執政的“臨時政府”,電邀孫中山大總統北上,共商統一大計。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建議,發表《入京宣言》,然後北上。一時之間,“統一”在望,形勢喜人。於是,徐向前和幾個山西老鄉商量,想回北方去馮玉祥部工作。恰好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正想插手國民二軍,“改造”馮玉祥部,就批准了他們的要求,還親自召見了他們。
馮玉祥是國民黨將領中的一位有識之士。徐向前到國民二軍後被分配在河南安陽的第六混成旅,先任教導營教官,後任參謀、第二團團副等職。這對初出茅廬,又沒有什麼靠山的徐向前來說,可算仕途風順、出人頭地了。加之軍閥混戰,他又很有軍事才幹,應能成就大業。但是這位未來的帥星,為什麼沒能在北方升起,卻又很快回到了南方呢?
原來,自從孫中山逝世後,各派軍閥勢力重新組合、角逐,所謂“統一”,早已化為泡影。在北方,以日本帝國主義支援的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主,聯合被推翻的吳佩孚,於1925年下半年開始向馮玉祥的國民軍進攻。馮軍寡不敵眾,節節敗退。被派去進攻山西的國民二軍也被閻軍擊敗,軍長嶽維峻被俘,部隊士無鬥志,無人指揮,四散潰逃。
滿懷“救國救民”理想的徐向前,想在北方安身立命、圖謀大業的美夢破碎了。這時早已不滿於第六混成旅二團團副這個有職無權,不參不謀,無所事事的官差的徐向前,趁機脫離軍閥部隊,和幾個同鄉回了趟家。但這時的徐向前再也在家呆不住了。幾星期後,一同回家的幾個同事都不願再出來,他獨自來到北京。
當時全國形勢很亂,北方是軍閥之間時而混戰時而聯合的場面,南方是國共兩黨又合作又鬥爭的場面,報紙上的訊息一天一個樣,甚至相互矛盾。這時有人勸徐向前在北方的軍閥部隊裡幹,他婉言謝絕了。在國民二軍的一年,他對於軍閥部隊的驕奢腐政、橫暴無道,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有了實際感受。他厭惡軍閥部隊,痛恨軍閥混戰,不願為軍閥個人爭奪勢力而賣命。
他眷念起黃埔時期的革命戰友和戰鬥生活。想起在東征的路上,軍校學生一路高唱著:“以血灑花,以校作家,臥薪嚐膽,努力建設中華”的校歌,日夜奮戰在東江地區。他們每到一地,動員群眾,宣傳群眾。隊伍中響亮地提出“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愛百姓”的口號。東征軍嚴明的紀律,英勇的舉動,深得群眾的歡迎和擁護。部隊所到之處,戰必勝,攻必克。經過兩個月的作戰,打垮了陳炯明的主力,佔領了東江的大部分縣城。征戰的路上,士兵們熱愛他這個排長。老鄉們雖然言語不通,卻看到了這位年輕的軍官和和氣氣,他領導下的兵不拉,不打罵人,晚上睡在露天下。老人翹起姆指稱讚,婦女們稱是“文明軍”,兒童跟著他們學唱“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軍歌。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懷戀。
徐向前決心仍然回南方去。經天津到上海後,傳來廣東的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攻佔了武漢的喜訊,更加堅定了他去找革命隊伍的決心。1926年11月底他來到武漢軍校,並在那裡走上了共產主義道路。
海倫說:徐向前是紅軍指揮員中不多的幾位理想主義革命家之一。正因為有明確的革命理想,所以徐向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辨別航向,預見革命程序。決定行動方向。
在大革命失敗後的嚴重白色恐怖的日子裡,徐向前毫不灰心喪氣,孑然一身,從武漢去上海尋找黨組織。嗣後,高舉黨的武裝鬥爭旗幟,參加廣州起義,堅持東江游擊戰爭,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建立人之一。鄂豫皖時期,他先是抵制了“立三路線”令紅軍包圍和攻打武漢的“左”傾錯誤,繼而又與曾中生一道反對張國燾“攻打安慶、威脅南京”的冒險計劃,確保了紅軍力量的不斷發展壯大。紅四方面軍西征期間,在漫川關附近的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