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後來,一位老中醫用中藥給他包敷傷腿,不久,他的腿竟奇蹟般地恢復了功能。
腿好後,劉伯承徒步去艾醫生醫院感謝他,艾醫生一見大吃一驚說:“何處神醫治好了您的腿?”劉伯承笑著指著自己的鼻子說:“我自己治的。”然後,他將壓腿經過向艾醫生做了描述。艾醫生直呼“奇蹟”,他感嘆地說:“我向來以為華人柔弱,今天我親眼見到象您這樣神勇的人,以後對華人也應當刮目相看了。”
隨著傷腿的好轉,劉伯承又戰勝思想上的“陣痛”,在漫漫長夜中,終於邁開堅定的步伐,踏上了一條嶄新的革命道路。
2。3 虎口脫險——在順瀘起義中
1926年5月13日,由楊闇公、吳玉章介紹,劉伯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轉折。從此以後,他開始真正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實現了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
同年11月初,為爭取地方軍閥反對北洋政府,傾向國民政府,抑止其出兵東下威脅武漢,根據黨的指示,劉伯承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的名義回到四川,全面負責四川軍事運動,推動四川軍閥易幟。
在四川萬縣,劉伯承會見了當時在軍閥楊森部隊任黨代表的朱德,兩人又在重慶會見楊闇公,研究四川的起義計劃。
他們根據黨的指示和四川的形勢,決定發動駐防順慶、合川的秦漢三、杜伯乾、黃慕顏三個旅和駐防在瀘州的袁品文、陳蘭亭兩個旅,舉行順瀘起義,由劉伯承任總指揮,黃慕顏(共產黨員)為副總指揮兼第一路司令,秦漢三(共產黨員)、杜伯乾、陳蘭亭、袁品文分別為二、三、四、五路司令。
十二月一日,瀘州起義首先爆發。
瀘州的駐軍是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的三個旅。駐在長江右岸藍田壩的第四混成旅,基礎為前川軍總司令熊克武第一軍但懋辛部的第二混成旅,以前曾受過劉伯承的訓練和指揮、戰鬥力較強,旅長袁品文,曾是劉伯承屬下的一個連長、思想比較進步、傾向革命,1926年春、中共四川地委就曾派共產黨員鄧作楷做袁品文的顧問,抓部隊的政治教育。後來劉伯承又讓童庸生拿著他的親筆信找袁品文,動員他參加革命,進行起義。袁品文看到劉伯承的手筆,心情非常激動,明確表示願聽從黨的指揮。所以,這個旅成了瀘州起義的基礎力量。
在瀘州的另一個旅,是駐紮在沱江岸邊小鎮上的第十混成旅,旅長陳蘭亭,原是土匪,後來被熊克武的第一軍收編,由於同在熊部,與劉伯承有舊關係,所以,這個旅就成了起義的聯合力量。
在瀘州還有一個旅是第二混成旅,旅長李章甫是賴心輝的親信,思想反動。由於這個旅獨佔著瀘州的稅收財源,與另兩個旅有很深的矛盾,是這次起義的主要障礙。
由於賴心輝對袁品文的活動已有察覺,打算實行“宰割計劃”,把袁品文旅調往江津,因而情況緊急。
賴心輝的陰謀很快讓袁品文識破,袁即刻與陳蘭亭密商對策決定提前起義,並派鄧作楷前往重慶向劉伯承彙報。但是還沒等到劉伯承的指示,十二月一日,袁品文便假借辦理“軍事訓練學校”學生畢業事宜,騙李章甫到蘭田壩自己的旅部訓示,趁機將其扣留、宣佈起義。
順慶駐軍秦漢三、杜伯乾兩個旅,是隸屬於川軍第五師師長何光烈的部隊。何光烈是個既反動又狡猾的傢伙,他發現了秦漢三、杜伯乾的起義行動,便決定秘密逮捕二人。秦漢三、杜伯乾得知事已敗露,便決定十二月三日提前起義,他們在城內與何光烈的兩個團發生了激戰,這兩個團的官兵在革命軍的影響下將團長扣留,投向革命,何光烈僥倖出逃。
順慶起義爆發後,秦漢三、杜伯乾電告駐守在合川的黃慕顏迅速向順慶靠攏,以解燃眉之急。情況突變,正在黃慕顏舉棋不定之時,劉伯承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
根據原定計劃,黃慕顏要以部隊換防為名義調動部隊。現在順瀘起義提前,他們也只有十二月五日以最快速度按原計劃離開合川,在合川歡送會後,劉伯承和黃慕顏一起率兩個團、江防警衛營、特科營和學生隊出發赴順慶。一路上,劉伯承謝絕乘坐小轎,打著傘冒雨和官兵走在一起,談笑風生、和藹可親,還跑前跑後照應部隊,沒有一點舊式軍官的架子。
許多戰士驚訝:“為什麼這位在護國戰爭中曾使北洋軍心驚膽寒的大將,竟是這般平易近人!”官兵們由此更加尊敬他,都願意親近他。
十二月九日,劉伯承、黃慕顏率領合川義軍順利到達順慶。這時起義已經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