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於1936年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贈同志》:“二十年來說是非,一生能系幾安危?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春蓓蕾。”陳毅視此詩為“生平為詩,此壓卷也”,張茜的用心何等深細。她自己同時也寫了一首慰問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難,抗疾亦當如是看。”即使是在迴天乏力的性勢下,張茜仍然祈望陳毅能度過他一生中最後的“憂患”期。這真正是幾十年患難與共深蘊的痴情。
作為忠實的伴侶和戰友,張茜在失去親人的巨大不幸時刻,“不被哀痛之情所壓倒,不被惡疾之勢所懾服”,遵照陳毅的遺命,著手整理他的遺稿。陳毅生前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她在動大手術後僅幾天就開始整理詩詞遺稿。在這項帶有創造性的艱鉅勞動中,張茜懷著對亡夫的至深至愛至切的情致,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陳毅生前希望能透過編選詩詞來反映自己一生所走過的道路,張茜就以編年的體例,從三百多篇詩作中精選出一百餘篇,從紅軍時期,反映建立井崗山革命根據地的作品依次編至十年動亂初期即景言點的《題西山紅葉》。其中有些作品寫作年月並未詳註,張茜則根據內容作了細緻的改證。又如陳毅生前希望對某些未完稿在形式上作必要的修飾,張茜就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在保持原作風格的前提下使之完璧。凡此種種,充分顯示了張茜的忠忱和膽識。她在重病中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編輯了一部《陳毅詞詩選集》,寫下了評價中肯的序言,吟成了字字注血的題後詩兩首,其中一首是:“同病堪悲惟自勉,理君遺作見生平。
持槍躍馬經殊死,秉筆勤書記戰程。
波漾流溪冬月影,風回碣石夏潮聲。
殘軀何幸逾寒暑,一卷編成慰我情。“
周總理對張茜所從事的這項工作予以很高評價,特別對序言和題詩表示“值得欽佩”。張茜在無意中將自己的名字鑄入到陳毅詩詞這座豐碑中去了。
張茜為編輯陳毅詩詞耗盡了心血,天不假年,她已經無力完成對陳毅其它文字的整理了,“我是踏上了一年前陳毅同志走過的路程,跟著他的腳印一步步走去。”她為不能完成陳毅的遺命而抱憾。她把這件重於自己生命的工作交付給了自己的孩子:“我原來想只要三五年時間,就可以把你們爸爸留下來的東西整理出一個頭緒來,現在不行了。希望你們能夠下去。你們要懂得那些紛擾的爭鬥和虛浮的頌辭都不過是過眼的雲煙,不值得計較和迷戀。在你們爸爸的文章、講話和詩詞作品中卻有一些真正有價值、崇高的東西,你們不要等閒置之呵!”耿耿此心,感人肺腑。
愛情,這是多麼奇妙而又聖潔的情感,當她附麗於崇高的理想和偉大的事業的時候,可以產生出多麼恆久而遒勁的青春活力。而陳毅和張茜的愛情之花給後世留下了特有的芬芳。
陳毅元帥在追念王若飛同志時,有感於亡友對愛情的堅貞,賦出了這樣的詩句:“英雄肝膽亦柔腸。”這詩句也正是他的自我寫照。
聶榮臻元帥之謎
2 百戰不殆之謎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聶帥馳騁沙場,屢戰屢勝,威名遠揚。四渡赤水、兩佔遵義、反覆爭奪婁山關、強渡大渡河、大戰平型關、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在這一次次極具歷史意義的場面中,無不閃耀著他指揮若定的身影。人們想知道,這位常勝將軍百戰不殆的秘訣是什麼?
2。1 漳州大捷的啟示
1932年3月,由於形勢發展的需要,軍委命令,提升原四軍軍長林彪為第一軍團軍團長,聶榮臻為第一軍團政委,從此,聶帥開始了長期的野戰軍旅生活。他率領著一軍團,時而江西,時而福建,時而廣東,馬不停蹄,走遍了半個中國,打遍了半個中國。
4月11日,毛澤東主持一軍團師長、師政委以上幹部會議,佈置了攻打漳州市的計劃。16日,東路軍總部在毛澤東領導下,於馬山組織了敵情地形偵察,確定了我軍進攻部署。
原定17日即行進攻,但17、18日連降大雨,河水陡漲,視野迷朦,而且道路地形都不熟悉,所以推遲到19日拂曉同時發起攻擊。4月20日,我軍佔領漳州城,國民黨四十九師大部被殲,俘獲一千六百多人,張貞的主力基本被殲,其殘餘部分逃到閩粵交界的海濱城市紹安,長期未能恢復戰鬥力。
這次部隊進入漳州城,對部隊的入城紀律、政策觀念,是個很好的考驗。當時的漳州,是福建的第二大城市,華僑很多。紅軍部隊在漳州紀律好壞,執行政策怎樣,影響所及,決不僅限於漳州一地。4月21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