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1/4 頁)
貴胄最老諸侯的做派,歷來不與楚國南蠻來往。戰國以來,即便是蘇秦合縱時期,楚燕之間也沒有諸如相互聯姻、互派人質、互相救援等等實質性邦交往來,當真是形同陌路。兩國朝野都以為,除非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齊魏趙三大戰國滅亡,否則遠隔萬里的楚燕兩國幾乎永遠都是風馬牛不相及。孰料世事多變,燕國一個合縱攻齊,強大得與秦國並稱“東帝”的齊國竟匪夷所思的一朝瓦解!楚國君臣頓時驚訝得瞪起了眼睛。當初,楚國不願加入合縱攻齊,並非真正效忠齊國,而是認為合縱攻齊根本就是兒戲!當年,楚國魏國齊國分別出頭合縱攻秦,哪一次不是大敗而歸?如今一個弱燕出頭,堪堪四十萬兵馬,能滅得了擁有六十萬精兵的煌煌齊國?
楚人認為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卻偏偏雷霆萬鈞般逼近到了眼前。
若燕國迅速滅齊,最危險的便是沒有加入合縱的楚國。燕國遼東鐵騎的威力已經令天下刮目相看,楚國的半老大軍如何抵得這些生猛的遼東虎狼?吞併了齊國的燕國南下攻楚,簡直便捷極了。楚國的新都壽郢已經在淮水南岸了,燕軍若從琅邪、薛邑兩路南進,不消三五日便可進逼楚都,如之奈何?
便在這惶惶之時,魯仲連到了壽郢。
魯仲連第一個說服了春申君黃歇,便與春申君共同晉見楚頃襄王。這位深沉寡言的楚王只一句話:“但能安楚,吾必舉國從之也!”魯仲連也只一句話:“楚做後援,支撐齊國抗燕軍民,拖住燕軍不能南下,天下必當再變,楚國自安!”“齊國抗燕?”楚王大是驚訝,“七十餘城盡失,齊人何從抗燕?”
“楚王所知,但其一也。”魯仲連悠然一笑,“雖失七十餘城,然有三地,足可撐持。東有即墨,聚集了齊國商旅精華二十餘萬;南有莒城,聚集了齊國庶民三十餘萬;西有孟嘗君薛邑,財富根基尚在。若楚國施以援手,齊人必能復國!”楚王哈哈大笑:“如此說來,齊國命運握在我大楚之手了?”
“唇齒相依也。”魯仲連卻是淡淡漠漠,“楚國命運亦在齊人之手。若無齊人浴血抗燕,今日之齊,便是明日之楚也。”“魯仲連所言大是!”年輕的左尹莊辛霍然站起,“楚國未入燕國合縱,已在五國孤立,若不救援齊國民軍,燕國吞滅齊國之日,楚國便是形影相弔坐以待斃了!”
楚王一陣思忖,終於拍案而起:“好!本王從魯仲連之策,後援齊國。”便在那日,楚王當殿命左尹莊辛為援齊特使,與春申君、魯仲連共同籌劃援齊事宜。事關楚國存亡,昭氏等一班老世族竟破天荒地沒有出面作對。
田單眼睛一亮:“如此說來,你必是海路來了?”
“田兄果然商旅孫吳。”莊辛笑道,“大海船三艘,便在之罘島 ,所需物事盡有,只是要一個運貨謀劃。”“好!”田單拍案而起,“天不滅齊!樂毅卻能奈何?”大手一揮便道,“中軍司馬,立即集中三萬精壯軍士並城中全部車輛,一律做商旅便裝待命。”
“嗨!”中軍司馬立即疾步出帳。
魯仲連沉吟道:“田兄,幾萬人上路,城中豈不空虛?”
“也是天意了。”田單拿過那捲羊皮紙,“樂毅正在勸降,至少三幾日不會攻城。”魯仲連將書信瀏覽一遍便是哈哈大笑:“樂毅小視齊人也!我代田兄回了他。”“好!”田單霍然起身,“你在這裡回信,我與莊辛兄去之罘。”
“這卻不行。”魯仲連也站了起來,“頭等大事,頭一遭都得去,明日你便回來坐鎮。”一時三人全換了全副甲冑,便上馬急馳東門。城內兵士車輛已經集結完畢,田單傳下將令:牛帶籠嘴馬銜枚,車軸塗油,熄滅火把,黑夜疾行!片刻間收拾妥當,東門緩緩開啟,三萬人馬便俏無聲息地湧出了城門。這之罘卻在即墨東北方向百餘里的大海邊。海邊有座小小的要塞城堡——腄城 ,腄北三十餘里便是茫茫大海。大地在海邊突然昂起了頭顱,便有了一座陡峭的小山,之罘島與峻峭的山岩遙遙相望,彷彿便是一對喁喁私語的姊妹。於是,這海邊小山便也叫了之罘山。之罘山與之罘島之間,便是一道深深的海灣,歷來海盜商賈的私鹽大船都在這道隱秘的海灣停泊。魯仲連雖非商旅,卻早聽田單備細敘說過即墨田氏當年做鹽鐵生意的這個隱秘出海口。此次海船從楚國琅邪北上,本來距嶗山海灣最近,可因了嶗山灣是人人皆知的商船登岸處,魯仲連便堅持繞道北上停泊之罘,雖然路途遠了許多,可只要隱秘安全也只好如此。為此莊辛大費了一番周折,尋覓到楚國大商猗頓家族,才找到了熟悉這條販私海路的一撥水手。半月海上顛簸,終是將三艘大海船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