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擔心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將導致社會不穩定,殊不知政改裹足不前才會成為動盪的溫床;有些論者仍習慣於將“*”、“憲政”看做資本主義特有的屬性,殊不知這本是人類文明的共有成果,亦為中國履行聯合國*公約應盡職責;還有些論者認為,推行政治體制改革宜“只做不說”,殊不知此種封閉方式,潛意識中仍是“替民做主”,與*“保護少數人正當利益的多數人治理”的屬性背道而馳。在種種自設障°?面前,政治體制改革一時間甚至成了敏感詞彙;一些本屬政改範疇的改革舉措,也被冠以其他概念以“避重就輕”,直接影響了公眾參與改革,更難形成政改的整體統籌觀。當前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消除誤區、更新觀念、申明目標,實屬必然。
政治體制改革百端待舉,中心還是推進*。恰如經濟體制改革繞不開市場,政治體制改革也繞不開*。*中央總書記*近年來對*有大量闡述,他明確指出,“沒有*就沒有現代化”,強調“保證人民依法實行*選舉、*決策、*管理、*監督”,並提出“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以*的制度、*的形式、*的手段支援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在今年的“6?25講話”中,他再次申明“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的奮鬥目標。事實上,*新一代領導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施政綱領之所以深得人心,正是因為這些理念得以聚合*政治的內o?。
當然,政治體制改革可稱“知難行更難”;在中國推進*離不開“文化合理性”的中國特色,又是“難上加難”。雖然繁榮的經濟提供了相對寬鬆的外部環境,政改作為空前複雜的浩大工程,仍然要求政治家有高度智慧,要求成本最小化的周密設計,要求經歷不斷試錯的漸進式經驗過程。以民心論,現在可謂既求改亦企穩,有願望也能面對現實。不過,民間的期待之火確實在熠然躍動,這對領導者會是挑戰、機遇和考驗。
…2007年第21期…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在歷史性臨界期
在新一屆領導層及中國近中期發展方略已定之後,接下來要的是行動。
2007年10月22日上午11時30分,*十七屆一中全會閉幕後,*率新當選政治局常委與眾記者見面;緊接著,新一屆政治局委員名單公佈。隨著“十七大新領導班子組成”這一最後的、最大的懸念獲解,歷史也經開新的一頁。
應當承認,*歷次代表大會均意義重大,但就海內外廣泛關注而言,五年前的十六大、今年的十七大,肯定還包括五年後的十八大,當為重中之重。經因很多,但根本經因還在於,中國在多年經濟高速成長後已經處於歷史性的“臨界期”:對世界經濟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內部體制轉型和社會發展面臨多重機遇和複雜挑戰;執政黨領導層也處於代際轉換之時。十七大承前啟後,具有特殊的分量。
十七大之焦點有二,其一是大會提出的中國近中期發展方略,其二為大會選舉產生的新一屆領導層。
如今,大會落幕,方略已明。十七大報告在回顧往昔五年之後,將改革置於各項論述之首,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明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用語擲地有聲,消弭雜音。
2008年即將ó?來改革開放30週年。業內人士最為關心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將如何深化。報告明確提出,未來國民經濟須當“又好又快發展”,而且明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經則,需要悉心領會。
在相關的八項部署中,市場化取向相當清晰。例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列於首位,闡述時則申明既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亦須“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更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
處於攻堅階段的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在八項部署中單獨列項,重視程度超過以往。在財政領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被確定為改革基本目標,“提高轉移支付規模比例”和“建立資源補償機制”,列為通往目標的必要手段;在金融領域,“體制改革”、“市場發展”、“結構最佳化”和“多種所有制形式”成為關鍵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