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如果皇上心裡沒坎兒,別人再上眼藥也沒用不是?再說了,周勃自己後來都讓漢文帝給送進大牢勞動改造了好些日子,賈誼跟周勃公關,周勃爽了,皇上怕是更火了:你們倆一文一武這琢磨什麼呢?準沒好事吧!
咱們再來看一個公關危機處理得當的例子—司馬相如。這位大才子同樣有過類似李德林的遭遇:先被漢武帝誤以為古人,喟嘆“我怎麼沒這麼個人才”,等真的應聘了又處處不受待見。人家司馬相如這彎子轉得就是快,先自請外調,既免是非,又混表現,等調回來又搞了份“泰山封禪”的文化標誌性提案,哄得漢武帝顛顛的,最後弄了個高階退休待遇。您看,這遠了掛心,近了糟心,說白了就是不能惹了皇帝老兒這顆私心而已,明白了這一點,為人處世可就容易多了。
給顆糖果,換隻燒鵝
提到魏徵,大家想到的都是那個敢給唐太宗提意見、不怕打擊報復的主兒。其實人家老魏聰明著呢,他可沒那麼愣,提意見總講究個方式方法、時間火候,您翻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能找到他魏徵沒事兒跟明朝那幾位“文死諫”老兄一樣,抬著棺材揣著遺書跑朝堂上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例子嗎?沒有吧?
話說唐朝曾有個親王李諼造反,被平定後,李諼的一個愛妾被唐太宗收為己有。有一次,魏徵散朝後去皇宮串門兒,唐太宗指著那美人說:“你看看,這丫頭本來有老公,這李諼偏偏殺了人家老公把她搶了去,嘖嘖,多可憐,你瞅,這麼俊一可人兒。”照一般人想法,像魏徵那樣的忠臣,理應板起面孔,一本正經地勸唐太宗改過放人,結果大概不太樂觀,可人家老魏不是,他先順著皇上把這美人的姿色讚歎了一番,然後見唐太宗情緒不錯,才不輕不重地問那麼一句:“您覺得這李諼的做法像話嗎?
”
唐太宗那是最要面子的人啊,他能說李諼的做法像話嗎?當然是很不像話啊!得,那麼你唐太宗殺了李諼,把李諼小老婆給收了,那不跟李諼一個德性?結果魏徵不過三言兩語,搞得唐太宗自己提出來,把那美人送回老家了。魏徵達到了目的,還沒落半點忌恨——這放人是唐太宗自己的英明決策,可不是我魏徵給勸的啊。
是人都有貪慾和毛病,皇帝當然也不例外。作為皇帝身邊的大臣,勸諫是本分,但怎麼勸卻是學問,因為皇帝通常都自以為了不得,好面子、不肯認錯,一旦把握不好分寸,不但勸不成,弄不好就會惹出禍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先順著他說,然後想辦法把他繞進去,讓他改了還以為是自己要改,這叫給顆糖果,換隻燒鵝,是最划算的公關學絕招。
糖果換燒鵝的另一種變招,就是為了大目標,適當縱容皇帝一點小毛病。比如齊桓公這人其實毛病不小,又好色,又喜歡打獵,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但管仲卻偏偏告訴他“您這沒什麼,隨便”,但隨便可是有前提的:如果您能識拔人才,人盡其用,不安排些只會溜鬚拍馬的草包親信進領導班子摻沙子、下眼藥,您愛怎麼打獵、討多少小老婆都沒關係。您瞧,這打獵討小就是糖果,用人大權就是燒鵝,管仲先用這個“隨便”把齊桓公拾掇美了,然後順勢提出幹部任免權問題,結果手到擒來,這叫做小處可隨便,大處不可隨便,但沒有這個小處的隨便,大處想不隨便,怕也由不得自己了。
不過這種公關法也得看人。唐太宗、齊桓公都不是糊塗蛋,也有比較遠大的抱負,給顆糖果換隻燒鵝,他們一方面自尊心得到滿足,一方面心裡也明白這都是為了他自己好,自然容易達到目的,可是要碰上個糊塗蛋皇帝,那就不好說了。唐代中期有個唐德宗,這人好貪小便宜,經常把國家財政收入和軍費挪用到皇室消費方面,大臣李泌為保住軍費和政府開支,就挪用了一小筆公款,給德宗弄了個小金庫,指望他折騰小金庫,就不再染指國家的大金庫了。結果德宗“不但外甥打燈籠—照舊”,還時不時批白條,把大金庫的錢直接往小金庫裡整,弄得李泌好一陣鬱悶。德宗的糊塗在唐朝是出了名的,李泌從小看著這皇帝長大,應該深知其秉性,卻還是弄出這麼個糖果換燒鵝的主意,結果燒鵝沒見著,一盒糖都給皇上做了點心,這就是不知皇帝公關學變通的結果,也難怪司馬光寫書寫到這兒,也要撂下筆來長嘆那麼一聲呢!
有時候吃虧就是福
過去有錢人家過生日辦堂會,特別喜歡點郭子儀的戲,因為這位仁兄不但官做得大、人活得長壽、多子多孫,而且還一直被唐朝皇帝客客氣氣地捧著供著,沒遭太大的猜忌,死後子孫也長保富貴。要知道伴君如伴虎,郭子儀是武將、功臣,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