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反動方針,對日本帝國主義採取不抵抗政策。1932年初,蔣介石卻親自坐鎮武漢,調動十五個師的兵力,其中有他的嫡系部隊和南京警衛師,向鄂豫皖蘇區氣勢洶洶地殺過來。鄂豫皖蘇區在取得第一、二次反圍攻勝利的基礎上,開始了艱苦的第三次反圍攻鬥爭。
鄂豫皖蘇區,開始於1927年的黃麻起義,發展到1932年,達到極盛時期,擁有六座縣城,建立了二十六個縣的革命政權,總面積達四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五十萬。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南瀕長江,北抵淮水,東接江淮平原,西控平漢(今京廣線北段)鐵路,大別山脈雄峙中央,武漢、南京、信陽、安慶、合肥等重要城市均在其俯瞰之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1932年1月11日。紅四方面軍司令部。
窗外,雪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紛紛揚揚,簌簌有聲,漫開皆白,四野銀裝。
屋內,紅四方面軍首長們正在開軍事會議。一張長方桌擺在中央,方面軍和各軍首長、各師團長分座兩旁。他們鬥志高昂、劍拔弩張,屏著氣,靜靜地聽著徐向前總指揮分析反圍攻的局勢和作戰計劃。
徐向前說:“國民黨軍隊集結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兵力,共十五個師。其中豫東南地區四個師,鄂東北地區七個師,皖西北地區四個師。另有兩個師準備分別由河南、南京調至武漢,第二十路軍也準備集結信陽,隨時參加對鄂豫革命根據地的圍攻。由於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全國人民抗日反蔣浪潮空前高漲,國民黨內部的矛盾也日趨加劇,蔣介石被迫於去年12月間下野,因此,趁敵人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圍攻遲遲未展開之機。紅四方面軍根據中共鄂豫皖軍委會的決定,主動向敵發起進攻,先後在鄂東北和皖西北發動和進行著黃安戰役、蘇家埠戰役,現在已取得重大勝利。為了打擊北線敵人,打破敵人分割根據地的企圖,紅四方面軍決定,在豫東南發動商(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