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1/4 頁)
按照江主席關於”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進軍事科學事業跨世紀發展,更好地為軍隊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服務。�徐海東: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軍事科學院在共和國十大將中,徐海東其名如雷貫耳,其事震古鑠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作為紅25軍和紅15軍團主要領導人,徐海東的名字在大別山區、秦嶺腳下、黃土高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稱“徐老虎”、“中國的夏伯陽”。常有這樣的事發生,當敵人聽說他們與之作戰的物件是徐海東時,不是驚慌逃竄,便是繳械投降。
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人中,恐怕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沒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其實,徐海東並不神秘。在參加革命前,他不過是個苦大仇深的普通窯工。然而正是這一點,賦予了他強烈的無產階級意識,塑造了他堅強、勇敢、無私、誠實的品格。在敵人面前,他英勇無畏、冷若冰霜;在同志面前,他肝膽相照、溫暖如春;在名利面前,他居功不傲、淡泊明志;在邪惡面前,他剛直不阿,一身正氣。
我們黨三代領導人對徐海東大將的一生都有很高的評價。毛澤東同志說,徐海東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鄧小平同志說,徐海東“對黨是一顆紅心”;江澤民同志最近為《徐海東紀念文集》題詞:“大公無私,光明磊落。”值此徐海東同志誕辰100週年之際,我們謹以此文作為對他的深切懷念。
大別山區留英名1900年6月17日(農曆五月廿一),徐海東出生於湖北省黃陂縣夏店區徐家橋村(今屬大悟縣)一個貧苦窯工家庭。9歲時入私塾唸書,12歲時因受富家子弟欺侮,他奮起抗爭,結果被趕出了學堂。從此他走進窯廠做工,一干就是十幾年。艱苦的窯工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給了他堅強的性格,同時也使他飽嘗了人間的苦難,閱盡了世上的不平。1925年春,他在共產黨人吝積堂的影響下,毅然離開家鄉,前往武漢參加革命。在那裡,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被黨組織派到軍閥部隊裡學習軍事。一年後,他投身到北伐戰爭的洪流中,參加了汀泗橋戰役和武昌戰役,曾經率領一個排一舉擊潰敵軍四個炮兵連。
1927年大革命失敗前夕,他受命返回家鄉,組織起黃陂縣第一支農民自衛軍,開展轟轟烈烈的反霸鬥爭。曾先後任河口區農民自衛軍隊長、黃陂縣委軍事部長兼夏店區區委書記、縣赤衛軍大隊長、獨立營營長、鄂東警衛2團團長等職。反動武裝多次進行瘋狂反撲,燒了他家的房子,殺了他家族66口人,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反而更加增添了他對階級敵人的仇恨,更加堅定了他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隊伍幾次被打散,他又幾次頑強地把它拉起來。1931年春,所部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此時的徐海東已成為紅軍中的一員猛將,“徐老虎”的威名開始不脛而走。他常常揮舞著大刀率先衝入敵陣,戰士們見了勇氣倍增,敵人見了膽戰心驚。擔任過紅4軍第12師師長的陳賡大將曾風趣地對人說:“這輩子挺光榮的一件事,就是當了幾天徐海東的領導。他是著名的‘徐老虎’,我當他領導,他沒咬我,卻幫我打了許多硬仗。”
的確,徐海東敢闖險境,善打硬仗,多次使部隊轉危為安,為保衛蘇區和人民群眾做出了卓越貢獻。1932年2月在商潢戰役中,他指揮第36團擔負正面阻擊任務。營連長們陣亡了,司號員也犧牲了。他甩掉上衣,掄起大刀,在白雪皚皚的陣地上奔跑著,呼喊著:“共產黨員們,犧牲也要向前倒!”隨著這一聲喊,退下的戰士又衝了上來,倒地的傷員又站了起來,失去的陣地又奪了回來。這就是徐海東的戰鬥作風,臨危不懼、百折不撓、英勇不屈、萬難不卻。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在國民黨30萬大軍“圍剿”下決定離開鄂豫皖蘇區。當時在英山地區打掩護的紅27師師長徐海東在與總部失去聯絡、部隊又遭分割的情況下,帶領第27師一個團頑強奮戰,擺脫了10餘倍於我之敵的圍追堵截,同皖西北道委及部分地方武裝會合,繼續堅持根據地鬥爭。當時,留在蘇區的幾千紅軍處在20萬國民黨軍的四面包圍之中,環境極端艱苦,形勢極其險惡。敵軍所至,白骨露於野,數里無雞鳴。紅軍隊伍裡,有人產生了悲觀情緒,認為“革命完了”。徐海東聽了,揮動著拳頭大聲喊道:“誰說革命完了?革命永遠完不了!革命就像這大別山,風吹不倒,地震不搖!”旋即,他率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