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伐地,以地經商,如此迴圈,國久戰而不衰,必可昌盛,威嚴雄鎮四方。”
對陳群這番話,荀攸萬分佩服,忽有笑意,對劉協道:“長文能曉大義,殿下可讓其成大商!”
陳群面色尷尬,訕訕道:“我不善計算,怎麼可擔任國之大商!”
劉協心中一動,像雷影般閃過一個人——楊修,他是自己身邊眾年輕人中最為精細聰明的,為仕則過於精,想了想道:“我打算將商人分為國商、民商、私商兩種,想完全迅速提高商人的地位不太可能,國商能夠為國效力,民商能夠為民辛苦,地位提高起來也很容易。國商,商人經過考核擔任國商,所經營所需錢財、關係都由國來調動,所獲利潤按一比九分層。民商分兩種,第一種,商人與朝廷共同出錢財經商,利潤按出資比例分層;第二種,商人能夠為國出錢出力,聽命於朝廷調動,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凡國商、民商都可提高地位,國商地位與九卿平級,民商地位可與縣令相平級,相對朝廷對國商、民商收稅也減少點,目前商稅為十取其三,國商收稅額可改為十之取一,民商收稅十之取二。這樣對私商有所壓制,可以防止哄抬物價,確保荊州的穩定。”
荀攸道:“我族弟荀錄為家族打理一些田產,善於經商,可以讓他去叔荀彧處,若殿下希望我荀族經馬商,需找些善於相馬的人才。”
劉協道:“我知道荀氏雖望族,並無財物,而且馬商必須是國商,可讓盧公調黃金三萬斤為本金交付荀彧,讓荀錄和荀家的家臣協助在涼州經營馬場,我從羌族賽單部落中抽調養馬好手做荀族的家臣,再讓我從洛陽帶到襄陽的相馬師常紀相助。”
荀攸道:“荀家必為殿下大業奔走四方,尋大才良馬!”
劉協微微一笑,道:“公達,順便讓人聯絡各地大商,徐州的糜氏、冀州的甄氏、江東的陸氏,總之是富賈大商都可以聯絡下,當然本地大商望族還是要多照顧下。讓他們派人來襄陽談談。”
荀攸道:“此事不難,我這就下去辦理!”
第三卷 襄陽之治 第七章 水鏡學府
待荀攸走後,劉協讓陳群將方才所說的整理下,陳群寫出一份《國商策》,劉協稍微說了幾個新的意見,雖然總讓陳群意外,不過他和這個天縱奇才在一起很長時間了,神經已經很大條了,絲毫不覺得奇怪。
《國商策》大體寫了三個策略:
一、分商賈分為內、外兩種,凡以荊州、漢中兩地為繳稅地的商賈為內商,此兩地之外皆外商。內商分國、民、私三種商人,三種商人待遇地位各不相同外,凡國商、民商經商遇挫,朝廷有權以軍相保;凡國商、民商在外經商遇危,朝廷有權以軍救之;凡國商、民商在外經商遇害,朝廷必須出軍正法賊寇奸盜。
二、在襄陽設襄陽銀莊,為國商、民商儲存財物、貴重物品,私商、外商藏錢財,年收保單總額的百分之三,為各地商賈經商提供錢財和金契(銀行的支票吧!和紙鈔還是很不一樣的)兌換,暫時只開通黃金、白銀兌換。購買黃金、白銀和五銖錢,維護荊州內物價穩定;如有需要,襄陽銀莊將自行督造流通錢。
三、邀請國商、民商在官、私學府為士子授商課。
四、建商會,朝廷主管,統一商市,穩定物價。
陳群拿著《國商策》赴張昭等人處一一詢問意見,又召開治略臺會議,經治略九卿商定修改後,準備執行。
劉協一個人窩在榻上,心中奇怪曹操怎麼還沒有發矯詔,忽然想起來,有自己這個封一州之地的藩王在,曹操哪裡敢發矯詔啊,還不是在苦等自己發個“清君側”的詔告。
心中一陣惡寒,一直想看戲的,現在才知道天下那些大大小小十多個諸侯肯定都盯著自己,急忙又喊來陳群商量。
陳群笑道:“楚王殿下手中現在有鎮北軍四萬精兵、鎮東軍三萬精兵、丁原幷州狼騎五萬人、鎮西軍三萬精兵,翼軍三營和衛軍三營總計三萬人,中軍現在也有兩萬兵。若舉國出征,也有二十萬人,和董卓一戰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未必能夠拿下洛陽,虎視眈眈之人太多,都是坐山觀虎鬥之輩,且涼州鐵騎非我軍可敵。”
劉協道:“盧公可有什麼想法?”
陳群道:“若殿下不是奇才,盧公和皇甫嵩大人早就率兵進京和董卓會戰了,其實諸位大人都有扶殿下為帝的願望,此時進京亦難得帝位,只有徐圖而治,還是用高祖的那句話‘廣積糧,緩稱王’。不過眼前這仗不能不打,可以發‘清君側’的詔令,若群雄響應,則讓張遼領鎮北軍一萬人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