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4/4 頁)
惹起非議。你我知道宋濂的為人,別人同樣知道,所以朱元璋想再把劉伯溫配上,便可平息一切輿論。這人可是黑白不論,鐵面無私的。
“我怕他與宋濂相左。”馬秀英承認,劉伯溫固然是難得的好人,但這人不會拐彎,不好通融,和宋濂相反,誰的壞話都敢說。也正因為如此,又擔心他對文正不利。
“是呀。”朱元璋說,劉伯溫對自己都是軟中帶硬、綿裡藏針的,只有李善長的壞話他不說。
“那是為什麼?”馬秀英問。
“避嫌。”朱元璋嘆息連聲,他秉公而論,若講當軍師,當丞相,只有劉伯溫可與李善長一爭高下。劉伯溫若在人前背後說李善長壞話,別人就會懷疑他想搶左丞相的位置,這是劉伯溫清高個性所不屑的。
馬秀英說:“那就派這兩個老夫子去江西吧,要不要事先給文正通個訊息?”
“那我乾脆不派人去不就得了嗎?”朱元璋說,“你可仔細,絕不準走漏半點風聲。你惟一能做的是向上天祈禱,希望我們的文正本來就沒做什麼貪贓枉法的事。”
馬秀英深深嘆了口氣。
錢萬三已經幾次上書稟告吳王,說他承辦的修築城門、城牆的工程完工在即,希望朱元璋能去視察。
朱元璋便帶著劉基、宋濂登城巡視新築的城垣。連最挑剔的劉基也認為這城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了。
朱元璋向下看看,問:“城基有多寬?”
劉基道:“基寬四丈二尺,頂寬不到一丈,牆高兩丈。”
底座是大條石,上砌大磚,很結實。
劉基說,這些大磚來自江西、兩湖、蘇皖各省,錢萬三定了一百二十五個州縣開窯燒製,每塊磚都按殿下的意思,列印了府縣名、監製人和窯工的名字,想以次充好,難逃其咎。
劉基忽然看見朱元璋正逐一細細察看每一塊牆磚上的印字,而且皺著的眉頭越來越緊。劉基也躬腰細看,對宋濂小聲說,這個錢萬三,是大伯子背兄弟媳婦過河——費力不討好。
宋濂問:“不就是在城磚上刻了錢萬三的名字嗎?這是吳王殿下准許的,也防備以次充好,日後便於查處。”
“寫上名字無妨,你看看他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