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1/4 頁)
�窬值男緯桑�⑸�漚蝗詒浠��死嘟��胍桓齦�遊拿骺蒲У摹霸郵呈貝�保�形鞣揭�車拇蟛鉅旒湎叮�帳絞稱繁亟�崧氏確緱搖案劬擰薄�
帶著這種理性的科學預見,劉永浩果敢地辭去了“近藤日本食品公司”的工作,放棄了又一次升遷的機會,有的放矢地仔細尋覓“自樹旗杆自創業”的最佳契機。
劉永浩說幹就幹,以他28歲的魅力,與兩位良朋益友聯手攻關,集“三”人的資“本”———五萬港元,創辦了專事日本食品代理及批發業務的“三本貿易公司”。獨特的公司名號,不僅體現出三人合股創業的經營特性,而且洋溢著濃厚的日本氣息。
真是“好事多磨”,當公司即將正式掛牌開張前夕,兩位好友卻以“日式食品尚未流行,投資風險太大,弄不好會雞飛蛋打”為由,置昔日交情於不顧,突然撤走了本金。此時的劉永浩也可以抽身而退,避免一個人投資經營的風險。可他認定了這條路,不管前面是險灘還是荊棘,他誓不低頭。最終,好不容易向親朋好友借貸了五萬港元,湊足了啟動資金,公司開張營業了。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開支,他不得不集老闆和夥計於一身,事事、時時、處處“一腳踢”,不僅聽電話、接訂單、送貨物、收賬款,而且親自設計“三本貿易公司”的企業標識。就連公司的辦公場所,也是借用好友房間的一個角落!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永浩利用在近藤工作時培養的關係,從友人手中接下了半賣半送的一批積壓日式食品,然後親自去尖沙咀超級市場苦苦推銷,竟然出人意料地賺取了一倍利潤的“對本對利”。這次營銷活動的意外成功,極大增強了劉永浩經營日式食品的信心和決心。之後,他的業務量日漸擴大,營銷利潤逐步上升,客戶越來越多,劉永浩開動腦筋,認為要創新才能生存。他大膽引進純正日本風味的“金針菇”,試圖取得“中西合璧成一統”的最佳經營效果。他先將“金針菇”送到“方榮記”和“四季火鍋”兩大中式飯店試用,未料到食客的反應頗佳,迅即成為各大中式飯店首選的日本蔬菜,並被普通家庭看好。現在,劉永浩每月引進推銷金針菇多達兩噸以上,成為香港真菌類食品領域的“金牌殺手”。
於是,劉永浩乘著金針菇引進促銷大獲全勝的浩蕩東風,接二連三地增加經營品種,先後從日本進口瞭解柳、八爪魚等日式食品,並趁勢擴充套件了銷售網路,一躍而成為香港日式食品業界嶄露頭腳的鉅子。
以上的故事,主人公無不以忍為上,不畏艱險,獲得了成功。
承認弱勢,以求自存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成語幾乎盡人皆知,可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這需要敏銳的感覺和耐心的等待。首先你要正確判斷何時出現了“鷸蚌相爭”的局勢,然後再在最適當的時機出面收取漁利。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條街上相隔不遠,有三家規模實力大致相仿的綢布店,在這條商業街上幾乎成三足鼎立之勢。正值市面清淡,王家綢布店首先掛出了“蝕本大甩賣”的招牌,一時顧客盈門。對門的李家不甘落後,也立即減價。稍遠一點兒的周家店幾乎被王、李兩家搶走了所有的顧客,迫不得已也只能“降價酬賓”。但不多久,王家為了和李、周兩家爭搶生意,再一次降價,李家立即效仿。一時間,王、李兩家競相壓價。周老闆此時心生一計,他放出風來說自己已賠得太多了,再不能支援了,索性先關了店面,不去爭另外兩家的生意了。這一下,王、李兩家更是非要一決雌雄不可了。他們不惜血本把價錢大降特降。果然他們的生意出奇的好,顧客不光人多買得也多,很多人都是成捆成捆地買。等到他們的店都快被掏空了,本錢大賠,他們才發現,許多顧客都是被周老闆僱來的。就這樣,王、李兩家,一家倒閉,一家成了周老闆的分號,落了個兩敗俱傷的結果,只有周老闆從中得了大利。
從某種意義上說,像周老闆這樣坐收漁利是符合商業競爭法則的,它依靠計謀運用,而使自己避免成為王、李兩家這樣的鷸蚌,這樣的決策同樣也需要智慧。那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地看問題的商家是不可能想到並且採用理智的觀戰之法的。
投資留有餘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經商首要的一條就是認清發展趨勢。
比如股市上,有很多賺了還想賺更多的人,可謂是“貪得無厭”,高了想要更高,原來賺了一點兒錢,想要再多賺一點兒,結果來個重大利空,股價暴跌,連本都賠光。這就是對市場情形沒有分析的原因。
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