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荀君為政(下)(第2/4 頁)
李博對荀貞本無好感。當日在宣博家,數他和另一個叫王承的對荀貞批評得最為激烈。不過,批評歸批評,他到底年紀大了,和王承不同。王承年少氣盛,尚未知人間疾苦,敢和荀貞“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四十多歲了,至今沒有出仕的機會,眼看就要蹉跎一生,最終“形勢比人強”,還是委屈了己意,奉宣博之命,和時尚等人齊來拜見荀貞了。
這些曲折,荀貞不知,李博自家清楚。他有些慚愧、有些不甘,心裡矛盾掙扎,躬身行禮,說道:“博痴長几歲,雖然最早師從宣師,然若論學識,遠不及元熙、明德諸弟。”
荀貞把他扶住,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笑道:“太過謙虛,太過謙虛!”接著又對史諾說道,“君字不諾?可是出自《詩?魯頌》麼?‘莫敢不諾,魯侯是若’。”
史諾三十出頭,單就長相而言,是這幾人中最醜的,黑麵黃牙,發少而稀。當日在宣博家辯論荀貞誅滅第三氏是對是錯時,他和時尚一樣,是支援荀貞的。他一揖到底,說道:“荀君博學,在下的名字正是出自《魯頌》。”
“往時我在繁陽亭時,亭中有好些姓史的。你們是親戚麼?”
“荀君說的可是安定裡的里長史調,里長老史期一族麼?”
“對。”
“細論起來,小民與他們算是遠親。”
“好,好!我當日在繁陽亭,和諸史皆交情莫逆。如此說來,咱們也算是早就相識了。”荀貞把視線投注到最後一人,即宣康的身上,問道,“君字叔業?”扭頭笑與樂進、許仲說道,“可惜仲業不在!要不然,不認識的沒準還會把他倆當作兄弟呢!”
從荀貞出來到現在,宣康一直在偷偷地打量他,嘀嘀咕咕地想道:“本以為他是一個強橫霸道的人,不料待人接物卻如春風化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揖,“在下宣康見過荀君。”
官寺大門臨大路,周圍沒有其它建築物,風從遠處田野吹來,站得久了,頗是寒冷。荀貞握住宣鹹、李博的手,帶他們往寺內走,邊走邊笑道:“我前幾天回家,閒時遊逛大市,碰見了一個從蜀中來的行商,得了數斤好荼。你們來的正是時候,走,走,去後院,請你們嚐嚐。”
宣鹹、李博諸人都是讀過不少書的,不比那些繁陽亭的里長們,知道“荼”是何物。李博蹙眉說道:“荼之一物,蜀人好飲。在下早些年前,機緣巧合,嘗過此物,卻是、卻是……。”
“卻是如何?”
“卻是實在喝不慣。”
荀貞給很多人都推薦過茶葉,沒幾個喝的慣的。聽李博愁眉苦臉的說完,他也不介意,放聲大笑,說道:“喝不慣不要緊,我這裡還有粟漿。……,說實話,我早就想與諸位賢人君子見見了,難得你們來,咱們一邊飲漿,一邊暢談!”——“漿”即帶酸味的水汁,或用米釀,或用粟釀。秦漢之人飲漿成風,乃至有的販漿者家產可比千乘之家。
……
荀貞對宣鹹、李博、時尚、宣康、史諾幾個人如此熱情是有道理的。首先,從他任職本鄉以來,這是頭回有“士子”主動前來拜訪。其次,鄉中的“士子”本就不多,一下子就來了五個,其中兩個還是鄉三老的子侄,怎麼也得“禮賢下士”一回。
他領著諸人來到後院,登堂落座。
唐兒、小任捧著漆盤,恭謹地將茶、漿奉上,一一擺放在眾人面前的案几上後,倒行退出。許仲、樂進陪坐在側。
許仲不必再給他們介紹了,現在鄉人幾乎都已經知道,鄉有秩薔夫荀君身邊常有一個蒙面寡言的短小男子隨從,聽說是“荀君”的遠方親戚。樂進來的時間不長,宣鹹、李博諸人對他還不熟悉。荀貞介紹說道:“此為我友,姓樂名進,字文謙。”
樂進離席站起,行禮說道:“在下樂進,見過諸君。”
宣鹹問道:“聽君口音,不似本郡人?”
“在下籍貫兗州東郡。”
“噢?君是東郡人?貴郡可是賢人輩出啊。先帝年間,陽平劉叔林被郭有道稱讚是‘口訥心辯,有珪璋之姿’,在朝為官,亢直敢言,不懼權貴。後因受牽連而被下獄,不願受刀筆吏之辱,竟自殺身死。真節烈之士,有前漢李廣之風。”兩漢之人重名尚氣,常有官吏寧死不受辱、在獄中自殺的事情發生。只荀貞穿越到來的十來年間,就聽說了好幾起。
時尚介面說道:“是呀。劉叔林忠直節烈,貴郡又有今人趙文楚純孝無雙,德化群盜。”
趙文楚,即前文提到的燕人趙諮。趙諮不但有“望塵莫及”的故事,而且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