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高初見(第1/3 頁)
迎接荀貞的人有十來個,大多是鄉中吏員。
當前一人年歲不大,二十多歲,頭戴高冠,褒衣大袑,足下岐頭履,腰間皮帶鉤,斜插了一柄寶劍,看見荀貞諸人疾馳過來,他迎上兩步,遠遠地拱手作揖,大笑說道:“貞之,你可來了!”迭聲催促那個擁彗的吏員,“還呆立著作甚?還不快快上來迎接!”
——“彗”,即掃帚。“擁慧”,就是抱著掃帚。這既是一種迎接客人的禮節,同時也用來迎接新來上任的官員,表示的意思是庭院都已經打掃乾淨,“以衣服擁帚而卻行,恐塵埃之及長者,所以為敬也”。
“擁慧”的那個吏員急忙上前,雙手持慧,躬身施禮。
餘下諸人亦皆隨之彎腰行禮。
文聘一馬當先,直等奔到近前才勒住韁繩,坐下駿馬正疾馳之時,一時收不住腳,勉強止住,揚起兩條前腿,昂首長嘶。他也不下馬,便在馬上踞鞍揚鞭,居高臨下地睥睨諸人,大聲問道:“爾等都是本鄉吏員,來迎荀君的麼?”
——文氏乃南陽宛縣大族。南陽是什麼地方?帝鄉,光武皇帝起家之處。雲臺二十八將之中有十三個都是南陽人。從中興至今,一百五十餘年間,凡被拜為三公及九卿的南陽人有六十餘人,封侯王者百餘人,出任郡國守相者近七十人,郡中的許多豪右巨姓都是累世公卿,家世二千石,可以說是顯貴非常。並又有像新野陰氏這樣的“後家”,出過好幾個皇后。
與這些名族世家相比,文氏雖遠不如,但好歹也是宛縣的大族。文聘從小聽說的都是開國功臣們的故事,特別是二十八將中同為宛縣人的李通、吳漢、朱祜,對此三人的事蹟更是耳熟能詳。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眼界很高,加上年少氣盛,對荀貞拘禮甚謹那是因為一則荀氏名望高,二則荀貞對他引薦之恩,可是對像眼前的這些鄉野小吏,卻自然不會客氣。
這一番輕慢的態度,頓時惹惱了上前相迎的那個年輕人。這人向後退了兩步,仰起頭,按住腰上寶劍,忿然道:“哪裡來的孺子!在乃公面前拿捏姿態!”
文聘年只十五六,尚未加冠,身雖長大,稚嫩未消,被罵一聲“孺子”不錯,但是“乃公”二字就很侮辱了。他勃然大怒,催馬往前,揮起鞭子就往這人的臉上去抽,罵道:“鄉野庸狗,藏獲之種,也敢辱我?”藏、獲二字是南陽方言,用來罵奴、婢的。
那年輕人雖聽不懂這兩個字,卻懂得“庸狗”意思。想他橫行鄉里,哪裡受過這樣的氣?避過長鞭,“噹啷”一聲,將寶劍出鞘,梗著脖子,跳腳大罵:“小豎!敢罵乃公,尋死麼?”急扭頭召身後諸人,“高二、高三,你倆還愣著作甚?把他給我拉下馬來!……,賊虜,今天不殺了你,乃公便不姓這一個高!”等不及身後人上來,挺劍趨前,一手去拉文聘坐騎的轡頭,另一手拿著寶劍便要往馬脖子去刺。
荀貞馬劣,走得慢。眼見文聘與這年輕人就要動上手了,他才急趕慢趕地趕到近前,不及下馬,驅馬衝到他倆中間,暫將兩人分開,叫道:“莫要動手!莫要動手!”翻身下馬,兩步跨上,抓住那年輕人握劍的手,連聲說道,“子繡毋怒!子繡毋怒!”側臉叫文聘,“仲業,此便是我常對你說起的高君子繡,你還不快快下馬?”
這年輕人正是高素。
高素倚仗家勢,跋扈鄉里,從來只有他欺負人,哪裡有人敢欺負他?根本不聽荀貞的勸解,拽回衣袖,繞過荀貞的坐騎,帶著攘臂擁上的高二、高三,就要去拉文聘下馬。
文聘聽了荀貞的話,策馬相讓幾步,跳下來。高二、高三衝至,舉拳就打,他不避不讓,手上舉鞭,底下踢腿,兩腳把這兩人踹倒在地,隨即丟下鞭子,側身斜讓,讓過挺劍奔來的高素,再又往後退了幾步,說道:“原來你就是高素。……,剛才不知是你,多有得罪。”
高素叫道:“死賊!你不知是我?今天就讓你知知我是誰!”復又挺劍刺來。文聘再退了兩步,說道:“我再三退讓非是懼你,而是因知你敬重荀君,故此給你三分臉面。你若不知好歹,我可不客氣了!”高素罵道:“乃公自敬貞之,幹你這小兒何事?休躲,吃我一劍!”
荀貞追上來,死死拉住他的袍子,說道:“子繡、子繡!仲業年少不更事,你且看我的薄面,把劍收起!”哭笑不得,心中想道,“這叫什麼事兒?好好地來上任,卻才到鄉亭地界,便先劍馬交戰!”對退到側邊的文聘說道,“仲業,你從我兄學經,算是我侄,子繡乃我友也,你是晚輩,過來賠個不是。”又對高素說道,“子繡,仲業從叔乃縣君鄉人,現在廷中為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