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市中美人(第2/3 頁)
“是、是,……,是小人自己做的,家傳手藝。”
荀貞和顏悅色地問道:“售價幾何?”
“錢三百五十。”
高素將鏡子拿過,放到眼前瞧了一瞧,撇嘴嘲笑道:“這等劣鏡,鏡面昏黃,周邊也無雕紋,雖有幾個字亦醜陋不堪。……,也值三百五十?”好的青銅鏡鏡面潔白如銀,周邊雕有各種花紋、圖案,銘文不但字好,且文采斐然,便如詩歌,又或短賦,令人觀之流連。——從這幾個方面來說,這面鏡子的確稱得上一個“劣”字。
荀貞笑道:“話不能這樣講。以今之市價,一斤銅賤者五六十錢,貴者百餘錢。這面銅鏡不小,頗有分量,大約重有一斤上下,雖說鏡之材料並非全部用銅,摻雜得還有一些錫、鉛,但錫、鉛之價亦不便宜,再加上‘制範’、打磨、雕工等等,三百五十錢,不貴也!”
高素大奇:“貞之,你我相識至今,我只知你故事講得好,擅擊劍,射術也不錯,卻實不知你這儒生居然也知商賈之事?不但知銅、鉛諸物之價,且知制鏡之法?”
荀貞啞然失笑,說道:“銅、鉛諸物之價,縣市裡就有。制鏡之法,稍微問下賣鏡者即可知曉。這算得什麼?有何驚奇之處?”
高素連連搖頭,說道:“你有所不知,我也認識幾個讀書人。陽翟黃家有一人,亦讀書,與我交好,時常飲宴遊玩,彼此熟知,他連米糧鹽肉之價且不知,更別說銅、鉛了!……,至於銅鏡,他倒是有幾面鏡子極其精緻,特別一面‘四神獸鏡’,系純銀所制,價值十金。”說到這裡,他嘖嘖稱讚,讚賞了好一會兒,才又接著說道,“只是,鏡子雖好,他只知使用,對那制鏡之法卻是半點不明。貞之,你一個儒生,卻知此俗事,委實讓我吃驚。”
荀貞哈哈一笑,心道:“我雖不才,卻也不是彼等膏粱紈絝可比。”將拿著錢囊的小任喚到近前,吩咐說道,“取三百五十錢給他。”
高素問道:“怎麼?你要將它買下?”
“正不知鄉舍中有無銅鏡,既然碰上了,不妨順手買下。”
“你想要鏡子找我就行,何必買這種破爛劣質?”
荀貞笑了一笑,衝那攤主小販又點了點頭,起身作揖,行了一禮,說道:“告辭了。……,你鏡上的銘文很好,我很喜歡,也願你大樂富貴!”等小任付過錢,收下鏡,扯了高素離開。
那小販認得高素,先被高二罵時,以為大禍臨頭,卻不意荀貞如春風和暖,不但沒有斥責他,反而還買下了他的一面鏡子,拿著錢如在夢中,立在攤前,痴痴地目送荀貞遠去。幾個適才被嚇跑的鄉民轉回來,湊成一堆,說道:“這便是新來的有秩麼?怎與高素同行?……,不過剛才聽他說話,卻與高素不像是一路人,極是平和端正。”
高素被荀貞扯著走出挺遠,還在喋喋不休:“貞之,就算你想買,也不必買此等劣鏡,太也拿不出手。再退而言之,便算買此等劣鏡,也用不了三百五十。”
荀貞安步當車,不急不躁地行走在人流之中,時而或回頭囑咐程偃牽馬慢行,毋要驚擾鄉民,時而或拉著高素側身躲讓過往之人,他笑道:“子繡,你知道郭林宗麼?”郭林宗天下名士,高素雖鄉下惡霸一個,卻也聽過其名,答道:“便是被稱為‘有道先生’的那位麼?”
“正是。”
“我在黃家聽人提起過他。”高素皺著鼻子,偏頭想了片刻,說道,“他不是已經死了麼?死了有十幾年了吧?”
“郭林宗乃太原人,建寧二年病逝,也就是十二年前。”
“一個死了的人提他作甚?”高素話音未落,驀然想起了什麼,喜笑顏開,問道,“貞之,你可是又要給我講故事了麼?”
荀貞含笑頷首:“一個與郭林宗有關,發生在‘市’裡邊的故事。”
“發生在‘市’裡邊?……,咱們現在不就在‘市’裡麼?”高素行走在攤間路上,環顧周近,耳聽叫賣、說價之聲,目睹商販、鄉民熙攘,越發興趣高漲,催促說道,“快說,快說!”
“這個故事裡有三個人,一個便是郭林宗,另外兩個則是陳留郡人,——陳留郡與我潁川接壤,離潁陰不遠,你可去過麼?”荀貞第一次見高素時,就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後來幾次相見,又講過好幾個遊俠生平,對高素的心理已拿捏得差不多了,卻不直接就開講,而是散開話題,賣了個關子。
果然,高素急不可耐,說道:“去過,去過!……,貞之,快將那故事講與我聽。”
“故事裡的這兩個陳留人,一名衛茲,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