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賜字(第2/2 頁)
諸龍”名聲相仿,在這樣的情況下,自以年高者為尊。所以,荀緄是如今高陽裡荀氏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荀貞對他執禮如此的恭謹,不止是看在荀彧的面子上,更也是因為他在族中的地位。
一個婢女捧著漆盤進來,彎著腰,奉上溫湯。完了後,又倒退著小步退出。等她出去後,荀緄問道:“你今日歸家,是因受縣君之召麼?”
“是的。”
“縣君召你何事?”
“貞在繁陽,略微做了點事,很慚愧,被縣君知道了,故此召我相見。”
“你在繁陽做的事,我也聽聞了。這幾天縣中都快傳遍了,都說你不墜我荀家高名。我今召你來,也正是為了此事。……,縣君都對你說什麼了?”
“縣君以仇季智比我,以王渙自居,說不欲使其專美在前,有意擢我為門下主記。”
“仇覽少年讀書,四十歲的時候方才被縣召補吏,選為蒲亭長,任職後,勸人生業、整治剽輕,躬助喪事、賑恤孤寡,令子弟群居、使之向學,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地方上才‘大化’。並因以德行感化不孝子陳/元,鄉人為之諺:‘父母何在在我庭,化我鳲梟哺所生’。因此才美名遠揚,被王渙聽聞。……,你年不過二十,任繁陽亭長不足兩月,雖稍有美名,但如何能及仇季智?”
“是。貞亦自覺不如。”
“你幼年知學,沖齡求教,自拜於仲通之門,請為弟子。我與你見的雖不多,但也聽仲通說過,知你素來讀書用功,肯下功夫,當知古賢人之言。《易》雲:‘謙,德之柄也’。你今雖稍有名聲,切不可自滿自大。”
“是。”
“縣君欲擢你為主記,你怎麼應的?”
荀貞聽出了話頭,荀緄今天召他來,看來是為了敲打敲打他,免得他因略有美名便得意忘形,因而便順著他的意思,說道:“《尚書》雲:‘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貞既知遠不及仇季智,又牢記先賢之言,因此婉拒了縣君。”
荀緄點了點頭,說道:“你能知道這點,不枉是我荀家子弟。”把荀彧叫到案前,示意把他剛才寫的字拿起來,對荀貞說道,“我年老了,族中又子侄眾多,以前少與你見面,和你說話也不多。這幅字,你且拿去,要以之自勉。”
字是寫在帛上。荀彧交給荀貞。荀貞展開觀看,見上邊古樸的篆文,寫了一句話,正是荀緄適才說的那一句“謙,德之柄也”。這看似只是一幅字,但荀貞心知,代表的含義就太大了。
高陽裡諸荀百口,雖同為荀氏,但親疏遠近各有不同。荀貞家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戶,並且與荀緄的親戚關係比較遠,這也是為什麼荀緄以前“少與他見面”的緣故。他穿越後,盡最大的努力與荀衢搭上了關係,但是與荀緄一脈的關係卻一直得不到拉近,要不然,也不會至今與荀彧仍只是泛泛之交。——眼前的這幅字,代表的意義就是荀緄認可了他。
想當初,他才任亭長時,族人多不理解,荀緄一脈雖沒說過什麼,但想來也是小看他的,或許只是礙於荀衢的臉面才沒有出言制止。他任亭長後第一次回家,來拜見荀緄的時候,荀緄長子對他的態度不就淡淡的麼?
他想道:“‘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在繁陽亭做的那幾件事,買桑苗也好、撫慰孤寡也好,本質都是為了拉攏人心,以打造班底,好在將來的亂世中保全自家性命。卻沒有想到,竟然因此先得到了縣君的讚譽,又繼而得到了‘族父’的賜字,扭轉了他對我的看法。”欣喜之餘,不免又有點迷惑,“只我在繁陽做的那點事,就能有這樣的功效?得縣君讚賞尚在情理之中,但荀氏名人輩出,又怎會將我這點小小的成績放在眼裡?”
雖然疑惑,但現在不是細想的時候,他恭敬至極地將字收好,跪拜感謝:“多謝大人賜字,貞必以為座右銘。”
“你與我家諸子都是同輩兄弟,以後可多多來往。”
這句話更為意外之喜!荀貞的目光立馬就轉向了荀彧,荀彧微笑相對。
……
荀緄畢竟年紀大了,說了會兒話精神就有些不濟,荀貞知趣,不等他發話,主動告辭。由荀彧陪著出了堂門,正待往外走時,荀彧說道:“四兄,不知你現在可有空否?”
“怎麼?”
“我有一個陽翟來的朋友想見見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