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第2/4 頁)
的直接控制下,所以制憲會議非常關心各新收復省的議院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
但是這些新省的議院建設比以前的要緩慢得多,之前福建、廣東、江西三省都有完整的理事會系統,而且還有推廣多年的村長選舉;更有掙扎圖生的需要,生存壓倒了一切,變革的阻力要小很多,那時整個南明已經做好了改變的準備。後來首先收復的浙江也有理事會,之前黃石也在哪裡策劃過基層選舉,加上在福建觀摩議會鬥爭多年的浙江臨時省卿院,改革進行的相當順利。但湖南和江蘇的卿院建設就繁複許多,這還是緊鄰模範省的地區呢,雲南、湖北乃至未來的省份,難度可想而知。
現在越來越多的縉紳、士人開始看好南明,他們對前途表現出來的熱情同樣是地方卿院建設的阻力,他們在努力保衛自己的傳統利益。幸好南明的軍隊目前還掌握在制憲會議手中,這些地方反抗勢力不敢向強大的明軍公開挑戰,但如果這時齊國公進行小動作,那麼推行卿院制度就會變得困難許多。
對於卿院制度如此迅速地擴張,制憲會議和地方議院裡的一些高瞻遠矚人士都是喜憂參半,只要卿院制度能夠在一個省站穩腳跟,那這個省就會有心向制憲會議的利益集團,這個省的百姓對國家也就會有認同感;但是如此迅速的擴張讓卿院的力量變得分散,而且四面樹敵、處處薄弱。
儘管齊國公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進行任何反議會的動作,可是南明地盤的急速擴大已經讓憲政派開始感到吃力,有人已經提出擴張過度的說法,認為憲政派的當務之急不是把全國都納入憲政制度下,而且徹底消化已經憲政化的各省,用上一代人的時間深根固本,讓憲政制度變得深入人心而堅不可摧。
推行憲政制度、讓它深入人心都需要宣傳和鼓動,剛收復的幾個省和未來會收復的地區需要大量的教育、福利和交通投入,制憲會議已經下定決心進行這樣的投資,可是收復的省越多需要的投入就會越大,制憲會議的力量就會越分散,而抵抗勢力就會越強——現在感到自己坐在火山口上的不僅僅是黃石了。
當然不會有人提出停止北伐,現在誰提出在制憲會議上提出這個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在付出這樣大的犧牲、進行了這麼久的戰爭宣傳後,在擊敗李順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的今天,任何停戰的提案也不可能被透過或是得到選民的理解。
解決方案至此已經呼之欲出,議會一定要摧毀李順這個以統一天下為己任的、對南明擁有極大威脅的王朝,但是李順分封的藩國制憲會議並不急於立刻納入憲政制度下。黃石雖然再三保證他會終生支援制憲會議,但是如果制憲會議並不打算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一個人的仁慈上,他們自問控制全國雖然不足,但是控制大半個國家還是可能做到的。
在內閣會議上,李奉教就提出:可以以名義統一、三十年到五十年自治為接受北順各藩投降的底線。儲存幾個藩國有如下的好處:第一,可以對齊國公起到微弱的制衡作用——如果黃石不顧一切地發動對制憲會議的內戰,那麼他就要擔心制憲會議和外藩聯手;第二,在制憲會議無力控制全國的時候,各藩會管理這些領土,這總比被齊國公府直接控制強;第三,這些藩國對一個統一團結的明廷來說都非常脆弱並不構成威脅,在三十到五十年以後,憲政制度在直轄各省應該已經根深蒂固,而且這麼多年可能還有力地影響到各藩的民意,到時候再在這些藩推行憲政制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個分兩步走的憲政統一計劃得到了大部分議員的贊同,在三大黨的通氣會上,東林黨務總理任紅城就明確表示:南明的計劃叫做憲政統一計劃,就是說必須要把所有的省都統一在憲政制度下,如果明擺著時機還不成熟的話,那接受一個名義上的統一就是不得不的選擇。
考慮到齊國公曾經幾次提到要儘快統一,私下還流露過想追究順朝某些藩國國王的“反人類罪”的意思,制憲會議就沒有在提案中明確主張這個兩步走的憲政統一計劃,而是透過一個措辭相對溫柔的提案以免刺激到齊國公。在這個授權提案中,制憲會議表示授予內閣非常大的權利去與北順各藩藩王進行溝通,允許他們為了國家和選民的利益,靈活地處理各藩的要求,而授權的限制範圍設定在“不允許內閣不經制憲會議同意,就承認這些藩國的獨立地位。”,如果內閣越權行事那麼他們簽署的協議制憲會議不會認可。
“也就是說——”李奉教給孫可望仔細地講解一番這提案的授權範圍,好不容易讓對方基本理解了南明的政府運作模式:“只要殿下不提出獨立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