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4 頁)
我調查,不過十之二三,隴右也是一樣,這樣算下來,朝廷從關中和隴右的土地能收田賦最多隻有五十萬石,去年戶部的記錄是五十四萬石,而且還是豐收年景,而今年只會少不會多,原因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那我請問張尚書,這五十萬石糧食是不是全部打算給隴右,而朔方、河東、劍南、范陽都先勒緊肚子,眼巴巴地等其他地方送糧來?”
李豫雖然一個字沒有提土地兼併,但他所指,依然是嚴峻的土地問題,朝堂中又一次沉默了,其實張筠的建議大家都很清楚,不過是個搪塞之語,廷租賦不足,只能透過資課、變造、戶稅等其他稅賦剝削手段來斂財,購買富戶糧食充軍糧,還要承擔日益沉重的軍餉,隨著逃戶增多,大唐的財力日漸緊張,年年入不敷出。
誰都知道,以大唐現在的國力,根本無法支援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但李隆基想打這場戰役,眾大臣都不敢反對,便有了張筠用寅吃卯糧的辦法來解決糧食不足,偏偏皇長孫李豫毫不客氣地把這個畫皮揭穿了。
“那皇孫的意思如何?”李隆基耐著性子問道。
“皇祖父,臣孫的意思是,關中其實有糧,都在各大權貴的手中,我們要想辦法讓權貴們拿出糧食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唐大食
一場關於軍糧的臨時會議在沉悶的氣氛中結束了。李豫提出來的從權貴手中拿糧的辦法經過王珙的修正,終於成為一個可行方案,方案只改了一個字,把‘拿’字改成‘買’字便可行了。
讓權貴們無償提供糧食無疑是要他們的命,但改成‘買’字,意義就完全不同了,但買也是要錢,錢從哪裡來?很簡單,命各地方官府獻金銀,朝廷剛剛准許流通的金銀幣此刻便可起到積極作用,命各地獻金銀獻銅器,許以加官進爵,在考評上給予優待,以提高地方官的積極性。
儘管這個辦法有些與制度不符,而且容易滋生貪瀆民財等腐敗,但作為權益之計,在李隆基的默許下,眾位相國達成了一致意見,向各地方徵繳金銀,另外,王珙提出了另一個斂財的方案。每戶每年加收百文錢的鹽稅和每間屋三十文錢的房產稅,也同時被採納了。
相國們都陸續散去,此時離接見大食特使還有半個時辰,李隆基便將哥舒翰和李慶安留下,商量對吐蕃戰役的具體細節。
在李隆基御書房旁邊的圖書房內,放著一張兩丈寬三丈長的沙盤,這是李慶安在石堡城之戰中第一次採用沙盤後,哥舒翰便製作了一張河西隴右的地形沙盤獻給李隆基,這張沙盤製作精良,深得李隆基的喜愛,便將它放在圖書房中。
“李愛卿,朕也很希望你能早日把安西的沙盤獻給朕!”李隆基站在沙盤前笑道。
李慶安連忙道:“陛下,安西地域廣闊,製作沙盤著實不易,如果陛下只要安西北庭的沙盤,我那裡有一張,可獻給陛下,可若要連同嶺右的地形沙盤,可能尚需時日。”
“朕不急,只要愛卿記在心上便可。”
李隆基笑了笑,取過一根長木杆遞給哥舒翰道:“哥舒將軍,由你開始吧!”
哥舒翰接過木杆道:“那臣先說了!”
他木杆一指青海南部道:“目前隴右軍最西便部署在大非川一帶,事實上去年我已經佔領九曲,但因駐紮在青海以西薩毗澤一帶的兩萬吐蕃軍來援,使我不得不退回大非川,所以這次戰役我需要得到安西軍的配合,將西部的吐蕃軍牽制住。使我沒有後顧之憂地南下,這次戰役我的目標在這裡。”
哥舒翰用木杆一指南面的兩片湖泊道:“佔領烏海、柏海及星宿川一帶,這裡是吐蕃人在北方的聚集之地,奪取這片地區,中間隔有多彌山和犛牛河,在千里之內,吐蕃人再無後勤根基,只能退守邏些和納木錯,這樣,吐蕃對隴右的威脅就將徹底消失。”
李隆基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吐蕃這一帶的兵力如何?”
“回稟陛下,根據臣探得的訊息,吐蕃在九曲一帶有兩萬常駐軍,在烏海有一萬,在柏海有兩萬,加上吐蕃人全民皆兵,那我這次戰役在遭遇到八萬左右的吐蕃軍抵抗,好在他們各自分散,我可以各個擊破。”
“哥舒將軍有沒有考慮唐軍對高原的適應?”旁邊的李慶安問道。
“我已經考慮到了!”哥舒翰肯定地說道:“事實上這兩年來,我一直輪番讓唐軍駐紮在大非川一線,那裡空氣稀薄。地勢很高,這樣,我隴右河西的十四萬軍中,至少有十萬軍能進行高原作戰,當然,在高原上唐軍士兵的戰鬥力不如吐蕃人,但只能用精良的兵器來彌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