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2/4 頁)
“陛下,臣昨天下午仔細盤查太倉及關中各大糧庫的存糧,共合計出糧食六十萬石,考慮到春天河東災民會大量湧入關中,那最多隻能拿出四十萬石糧食。”
“楊尚書,你這五十萬石糧食哪裡夠用?”
哥舒翰忍不住打斷了楊國忠的話,怒道:“我按一百萬石做計劃已經是最低的要求了,吐蕃高原的情況你是不瞭解,道路艱險,體力消耗極大,如果遇到惡劣天氣,這場戰役極可能還向後推遲,那時沒有軍糧跟上,十幾萬大軍就將陷入飢餓之中,如果一旦因糧食斷絕造成全軍潰敗,吐蕃軍就將長驅直入,那時不但河湟盡失,吐蕃軍還會打進隴右,那時誰來保護你楊尚書的萬貫家產?”
哥舒翰這兩天心中著實憋了一肚子的氣,昨天朝會他一無所獲,不僅郡王的封號遙不可及,甚至連普通的封賞都沒有,去年他可是嬴了一系列的勝利,可李隆基視似乎而不見,令哥舒翰著實鬱悶,直到昨天晚上,他的幕僚高適從一個兵部的官員中得到了真相,他在吐蕃的軍報竟被時任兵部右侍郎的令狐飛重新改寫,儘管內容不錯,但高適那些華麗的辭藻和費盡心機寫出的戰爭場面統統沒有了,比如‘將軍百戰死,士兵不惜頭’,這些令人激動的句子都沒有了,只有陣亡多少,傷多少,殺敵多少等等乾巴巴的資料,而且也把高適刻意用慘烈語句來修飾的唐軍陣亡過多的情況給寫實了,這樣,就使他的軍報大失光彩,李隆基自然也沒有了興趣,最後的結果就是李慶安、高仙芝風光無限,而他哥舒翰卻成了被遺忘的人,尷尬無比。
這件事使哥舒翰對令狐飛痛恨之極,自然恨烏及屋,也連同楊國忠也一起恨了起來,他甚至認為令狐飛沒有這麼大的膽子,應該就是楊國忠的授意。
楊國忠所做的這一切,無非就是為了壓制他哥舒翰,李慶安雖得厚賞,但他距離中原遙遠,對朝廷產生影響不大,而高仙芝的劍南又地域狹小,資源不足,真正能對朝廷產生影響的邊疆大臣,只能是范陽的安祿山和隴右的他,壓制住了他哥舒翰,也就等於捧起安祿山,楊國忠的伎倆他看得懂。
哥舒翰是個心中壓不住事的人,性子火爆,當楊國忠說最多隻有四十萬石糧食時,哥舒翰的烈火脾氣一下子爆發了,直指楊國忠在隴州的田宅,朝堂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十分尷尬,李隆基的臉也沉了下來,他既不悅楊國忠潑冷水,前兩天楊國忠還告訴他可以走長江從江淮調糧,怎麼現在又不提此事,只說關中存糧不足,同時他也不滿哥舒翰沒有涵養的當眾發難,這種發難中明顯帶有個人情緒,李隆基也沒有說話,朝堂中一片沉默。
這時,張筠咳嗽一聲,上前奏道:“陛下,楊尚書說的是實情,臣可以作證,楊尚書說的句句是實,關中各地的三十二個官倉中,一共是六十一萬石糧食,這裡面還有欠朝官未付的二十萬石祿米,所以形勢還要更加嚴峻,不過也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請陛下聽我一言。”
關鍵時候還是老臣說得上話,李隆基的臉色略略和緩下來,道:“張愛卿請說。”
張筠看了一眼眾人,笑道:“關鍵是這場戰役的時間,哥舒將軍若將戰役時間定在三月或四月,朝廷確實來不及準備,但現在時間定在七月,而且還有幾個月的作戰時間過程,我想我們應該就有足夠的糧食來支撐這場戰役,我們可以考慮到各地的夏糧成熟,考慮到因夏糧成熟而使河東的災情得到減緩,那樣,我們就有足夠的糧食支援這場戰役了。”
張筠的中庸之言似乎很合情合理,沒有漏洞,可如果仔細推敲,就會發現他這個建議實際上很空洞,夏糧成熟一般在六月,但徵收租賦需要時間,運送糧食到長安也需要時間,在把糧食從長安運費赤嶺以西,又需要多少時間?如果按照往常的經驗,最快也要等到年底去了,八九月份運到軍營,根本就不現實,就算關中和隴右的糧食能節省時間,但朝廷能從關中和隴右收到多少稅?
沒有歷史記錄和具體的資料作為依據,張筠之言只能是畫餅充飢,但李慶安卻發現了一個微妙之處,在這個非黑即白的問題上,張筠並沒有走灰色路線,而是替楊國忠說話,難道張筠已經有和楊國忠結盟的意圖了嗎?
“皇祖父,臣孫有話要說!”
李豫的發言打斷了所有人思路,大家紛紛回頭向他望去,李隆基眼中洋溢著笑意,欣慰地點點頭道:“孫兒儘管說。”
李豫慢慢走上前,對各個重臣微微欠身道:“我在去年十月秋收時曾遍遊關中各地,大片田地都喜獲豐收,稻穀累累,上田一畝地能產三石,可這些豐腴的土地中又有多少是繳納田賦的呢?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