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部分(第2/4 頁)
地發揮出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震天雷並不是李慶安的發明,它是在兩百多年後的宋朝被軍匠發明,是火藥用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產物,在唐軍不惜代價和成本的研製下,在數百名經驗豐富火藥軍匠的反覆試驗下,經過幾年時間的研製,它會同樣會出現,李慶安只是指明瞭一個用鐵殼的方向。
其實唐軍的火藥軍匠在去年時也發明了突火槍,也是用竹筒發射鐵砂,但這種武器並不實用,射程只有十幾丈遠,使用繁瑣,而且兩三次就會損壞,遠遠不如唐軍的弓箭犀利,而這時唐朝的鍛造技術也無法達到製造無縫槍管的程度,因此他們便放棄了對突火槍的研製,而重點研製簡單使用的震天雷。
和去年花剌子模之戰相比,震天雷開始出現了小個型和巨大型,小個兒型一個重十八斤,大小儼如一隻扁圓的小西瓜,就是為了配合戰車使用而特地研製,而巨大型震天雷重約兩百斤,儼如一口大缸,用來爆炸城牆極為有效。
今天兩百輛戰車並沒有運載弩兵,而是裝載了一架小型發石機,固定在車廂內,由三名士兵操作。
在李慶安的一聲令下,兩百輛戰車轟隆隆向步師城駛去,唐軍的斥候早已經探察清楚,步師城內沒有投石機,吐蕃軍沒有一件遠投武器,吐蕃軍並不善於守城,儘管他們從唐朝學到了不少技術,能打造鋒利的武器,能造弓,能打製堅固的鎖子甲,但要他們也能像唐軍那樣,打造各種重型武器和各種高質量的兵器,形成一套完善的軍工體系,他們卻沒有那種能力。
對於守城,吐蕃軍用的依然是最原始的辦法,用滾木礌石,和唐軍展開近身肉搏戰,但今天他們卻有幸看到了天下最先進和最犀利的武器:唐軍第一次使用的兩百輛六輪戰車。
六個車輪,龐大如房間的車廂,二十四匹雄駿的戰馬,只見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兩百輛戰馬一起奔來的氣勢,將城頭上的吐蕃士兵驚得目瞪口呆,兩百輛戰車在距城牆約兩百五十步時停住了,調轉馬頭,將車尾對著城牆,這時,車廂尾部的蓋板掀開了,露出一架架通身漆黑的石砲,左右兩名唐軍已將絞盤上緊,一隻暗紅色的扁圓形震天雷安放在石砲上,蓄勢待發,拖著一根兩尺長的慢速導火線,一名唐軍點燃了引線。
引線上有刻度,兩百步,兩百五十步的距離都有,但戰車的站位卻沒有那麼精準,為防止震天雷過早射上城頭不炸,被敵軍用水澆滅或者斬斷引線,一名工匠發明了一種特殊的設計,在震天雷上做了一個鐵罩子,使最後三十步的引線在鐵殼內部燃燒。
每一顆震天雷都刻有製造工匠的名字,若出現啞雷或者提前爆炸,將追究工匠的責任,這種追究責任不僅僅在重要的火器上,唐軍所有的兵器上都有工匠刻名,以便於表彰或者追責,這就保證了工匠製造每一件武器都兢兢業業,什麼‘平時多流一滴汗,戰時少流一滴血’之類的口號是沒有用的,只有嚴密而完善的制度和流水線般的分工作業,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
引線‘嗤!’的燃燒起來,冒著陣陣白煙,操作石砲的唐軍眯起了眼睛,引線已經燃到二百五十步的刻度,用力一摁手柄,絞盤上蓄滿了力量爆發了,強勁的推力將暗紅色的震天雷推射出去,一片‘咔!咔!咔!’的撞擊聲,兩百顆冒著白煙的震天雷劃出一道道拋物線,向城頭射去。
馬車啟動離開了,剛走了幾步,只聽見城頭響起了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驚得人心都幾乎要停止跳動,震天雷接二連三的爆炸了,赤焰迸發,一股股黑煙沖天而起,匯聚成了一個巨大的蘑菇雲。
大段地城牆被炸平了,城頭上密集的人群已不見了蹤影,無數碎石和帶血的骨肉四散飛濺,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硝煙和令人作嘔的血腥之氣,只見瀕死的慘叫聲,萬分恐懼的尖叫聲此起彼伏,儼如地獄中的慘象。
數里外的八萬唐軍也被這震天雷的威力驚呆了,儘管這種小型震天雷威力偏小,但二百顆一起爆炸,它所引發的那種山崩地裂般的效果,還是讓唐軍士兵也感到了一陣膽戰心寒。
城頭上已經沉寂了,在一片威力巨大的爆炸中,數千名吐蕃士兵消失了,所有的吐蕃士兵都被震懾住了,每個人的心中都生出了一種絕望之感,就彷彿死神已經把他們的心抓走了。
這時,李慶安下達了第二道命令,“攻城!”
震天動地的鼓聲再一次響起,數百架巢車和雲梯都已經裝配完畢,開始隆隆地向步師城進攻,六萬唐軍士兵如大潮奔流般湧上,儘管唐軍已有最先進最犀利的武器,但打仗的是人,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