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介紹長城
——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記述說將軍蒙恬率領了三十萬役眾,這是依法強制召集的役眾。民眾如果抗法,就會被毫不留情地處以死刑。到了秦始皇的時代,商鞅開創的秦國法家政治在李斯手中變得更加嚴酷。
長城的建造引人矚目,而拆除國內長城的時候也強徵了很多人。始皇帝在即位的同時就開始在驪山修建自己的陵墓,這項工程從全國徵用民夫。此外還開始營造叫做阿房宮的巨大宮殿。《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營造驪山陵和阿房宮,共動員了七十多萬囚徒。囚徒的數量確實顯得過多。派遣至郡縣的官員是依法家思想來管理行政的。對他們業績的考核,是看是不是施行了更多、更嚴厲的法律,結果出現大量囚徒。囚徒數量多被認為是郡縣官吏有能力的表現。於是,嗟怨遍佈天下,但這樣的聲音也被法律壓制住了。
始皇帝舉行了泰山封禪的儀式。在泰山封禪的只能是聖天子,秦始皇自然深信自己有這個資格。爾後他開始巡歷天下,親自檢閱自己的江山,在各地立碑稱頌自己的偉業。隊伍浩浩蕩蕩,給人們以威懾。使人民敬畏就是巡歷各地的目的之一。
雖然是所謂天下的人民,但大部分還是被滅六國的遺民。長平之戰中四十五萬趙軍曾經投降,但將軍白起把他們全部活埋殺害。因為有降兵叛亂的前例,所以對這四十五萬降兵說殺就殺了。而他們的家屬和親戚何止百萬。至於被秦滅國的六國王族、公族、相國、將軍等,對秦肯定也有極深的仇恨。
後來漢高祖劉邦的著名軍師張良,據說出身於韓國世襲相國家族。他投入了全部身家財產,尋訪暗殺始皇帝的勇士,找到了一名能遠投一百二十斤鐵槌的大力士。在河南博浪沙的山裡,這個力士將鐵錘投向始皇帝的車,但偏差了一點點,最後擊毀了副車。秦雖然展開了十天嚴密的大搜查,但最終還是沒能抓到犯人。
得到天下的始皇帝開始尋求長生不老之藥,而據說那些神秘的方士們把這種藥當飯吃。他們騙始皇帝說,只要給錢,你就能得到長生不死的藥。但藥的交付不能老是拖延下去,所以方士們只有趁夜色逃跑一途,方士侯公和盧生的就這樣逃亡了。此時始皇帝也受到了責難。
對皇帝的批評是不可原諒的。正因如此,連諡法也被始皇帝廢除了。始皇帝對可能“誹謗”過自己的學者進行了嚴格的調查。批評法家政治的,不用說就是儒家系統的學者。究竟是怎樣的調查,史書中沒有留下詳細的經過,但記載說犯禁者有四百六十多人。
早一年,秦應李斯進言,實行了“焚書”。《史記·秦始皇本紀》引用了李斯的進言,內容是:
臣請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始皇帝採納了這個建議。除醫藥和其他實用書以外,百家的書全要焚燬,特別是言及詩、書的。可見其主要目標是儒家。和政治沒多大關係的老莊,對法家的李斯來說不算多大的威脅,而積極倡導以古代周公的精神推行政治的儒家才是最應防範的敵手。除了言及詩、書,進言中特別強調了“以古非今者”,這一點值得關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土崩瓦解(6)
李斯的進言是赤裸裸的言論彈壓,歷史上稱為“焚書”。僅僅焚書也不能讓始皇帝安心,於是以方士逃亡案件為託詞,逮捕了劃為可疑分子的四百六十多名儒者,在國都咸陽全部坑殺。
焚書在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坑儒在三十五年(前212),總稱為“焚書坑儒”。不得不說這就是秦的晚期症狀。
5
焚書坑儒後,始皇帝將長子扶蘇送往北方,責令他監督將軍蒙恬。據《史記》記載,扶蘇因勸諫焚書坑儒,始皇帝懲罰性地讓他遠離朝廷。不過,如果說這是帶有懲罰性質的人事調動,其中也有疑點。在長城一線,蒙恬率眾共三十萬。前文已述,當時的匈奴正迎來興隆時期,變成了極大的勢力。此外被滅的六國遺臣的怨恨還未消盡。如果蒙恬和匈奴、六國殘餘勢力糾合起來進攻咸陽,秦是無力抵禦的。但奇怪的是始皇帝為了揚威,經常巡遊天下而不在國都咸陽。這樣看來,始皇帝是把長子送到了最重要的地方。
坑儒兩年後,也就是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在巡遊東方的歸途中死於沙丘(河北省),據說年滿四十九歲。巡遊的一行人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