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襲的。
忍耐力極強的人民在這樣的狀態下堅持了三年,最後終於爆發了。
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史記·周本紀》對這次大###的敘述像上面這樣簡潔,在竹簡上也就是一行字。實際上,在這場天翻地覆的暴亂中,人民襲擊王宮,破壞了所有的東西。史官的詳細記錄,恐怕正是在這個時候丟失的。
因為沒有王,所以周公和召公兩人共同施行政令,被稱之為“共和”——這是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中的說法。不過,《竹書紀年》中有這麼一句
——共伯和,幹王位。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有個受封於共國、名叫和的伯爵在代理王的職能。我覺得後者更有說服力。
不管如何理解,無論是共伯和,還是周公與召公,都是代替缺席的厲王施行了十四年政治。厲王在彘地死去,他的兒子在成人之後被奉還了大政,就是宣王。代理王工作的人卻意外地悄悄抽身而退,《莊子》中就有文章稱讚了共伯和的無私。
4
厲王為了振興衰落了的周王室,強行實施帶有壓榨性質的政治措施。雖說周王室衰落了,但其衰落也只是相對性質的。有了比較的物件才能說是富有還是貧窮,所以必須意識到,周王室的衰落是和分封到各地的諸侯相比較而言的。與其說周王室窮,不如理解成在地方主義興起的時代裡諸侯們更富有。
既然旁系變得比主系更有錢,自然地,旁系也就不再那麼聽主系的話了。此刻起,諸侯的時代就已經到來了。《史記·周本紀》中記載了大政奉還的情形:
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覆宗周。
說諸侯們再次認可了周的宗主地位,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說明以前諸侯是並不認可週的。厲王採取的強制政策因為不被認可,所以失敗並導致大亂。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但也稱不上是個明君。他在和西戎各族交戰的時候,損失了徵自南方的軍隊。宣王的兒子是幽王,這是個比他父親和祖父還要糟糕的昏君。 。 想看書來
封建之世(5)
夏末有妹喜,殷末有妲己,似乎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總有妖女出現。幽王也是因為寵愛一名叫褒姒的女子而丟了國家。幽王有正妻申氏,立申氏所生的宜臼為太子。不過,在褒姒生下叫伯服的兒子後,幽王就廢了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不管何時何處,家族內鬥總是這樣開始的。
關於褒姒的出現,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一個叫褒的小國因為有罪,為了乞求寬恕,向周王室獻上美女。雖然這是個絕世美女,卻從未有人見過她的笑容。幽王想一睹笑顏,試盡了各種辦法,但她總是不笑。有一次,烽火臺因人為失誤升起了狼煙。因為這是緊急警報,各地諸侯和軍隊慌忙趕到王宮,但當得知只不過是一次失誤後,都一臉愕然。這個樣子非常好笑,於是褒姒就嫣然一笑。她笑起來容顏更美,據說幽王為此多次派人升起狼煙。諸侯們煩透了,所以到後來狼煙升起都視而不見。
王后申氏出身於實力派申侯一族,她被奪去正妻地位,所生兒子又被廢除了太子地位,申侯當然反感幽王。他與繒、西夷、犬戎等部族共謀,造反舉兵。據王國維的說法,造反的核心勢力犬戎是後來匈奴的祖先。
見犬戎等族大肆來攻。幽王急忙令人升起狼煙。而諸侯們一看,“又來了……”沒當回事。沒有援軍前來營救的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死。傳說太子伯服也被殺,而褒姒則被擄走。
周代國都宗周相當於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犬戎族對宗周大肆掠奪,宮殿全被破壞。一般認為,把王的遇害全部歸罪到美女褒姒一人身上是不公正的,幽王的統治不得人心才是最大的原因。《詩經》中也有詩歌提到幽王隨意向諸侯、諸臣索取土地和人口,說他判案子也是毫無章法,荒唐無稽。
可以說當時周已經滅亡了。不過,被廢的前任太子宜臼還在外公申侯的領地上流亡。據說宜臼在褒姒生下伯服後,感到身處危險,就逃到申了。
《竹書紀年》中,有幽王十年(前772)王師伐申的記錄,不過沒有提到這次###的結果。幽王伐申的理由是申侯拒絕引渡逃亡的前太子宜臼。而在這次###的次年,幽王就在驪山被犬戎所殺。受伐的申侯依靠犬戎的武力發動反擊,而接受犬戎援助的代價就是宗周的財寶。國都宗周被完全破壞也在情理之中了。
周推翻殷之後,將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市定為副都,並命名為成周。躲在外公家的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