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歐陽詢也是不久之前,秦王李世民大破竇建德,歐陽詢死裡逃生,靠著他跟李淵的交情,這次從俘虜一下子成為侍中。這個時候其實如果沒有李淵的支援,歐陽詢也是無根飄萍。
到了編書院,羅彥懷著激動的心情見了他的偶像。不過在見過其他的編修之後,羅彥的熱情頓時被歐陽詢的政治智慧給折服,同時也有些小小的失落。
來看看這些編修都是什麼人。歐陽詢自然不必多說,令狐德棻是李淵的人,侍中陳叔達有些偏向秦王,然後太子詹事裴矩、齊王府文學袁朗,這倆人肯定跟李世民沒有那麼好。算起來,李淵的三個兒子一邊一個,也算是雨露均霑。
叫羅彥前來,恐怕是因為齊王和太子一向走的很近,到時候分潤功勞,有了羅彥,秦王這裡就沒有什麼爭議,而太子這些人,恐怕又看不上羅彥這樣的小卒子。
顯然,羅彥就成了分功的時候那個搭頭。
12點前兩更,剩下兩更明早你們起床就會看到。小道太過相信自己的手速,卻坑了自己,想哭
第三十五章 令人驚訝的聲望值
不過反正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就算是做了這利益的緩衝區,羅彥也認了。
羅彥和沈繼先兩個新人,羅彥被分到了陳叔達的手下,沈繼先則分到令狐德棻的手底下。這自然也是秉承著勢力劃分的原則。這真要是把羅彥放到裴矩或者袁朗的手底下,不說這兩人到底是不是李淵的人,光是傳出去的名聲就能給這編修院帶來不少麻煩。
現在編寫這本《藝文類聚》,工程浩大,雖然有了這麼多人手,但是並不好分工。因為這類書裡邊到底要分什麼類別,採用怎樣的方式分類,這些事情都需要編纂者們仔細討論。當然,對於羅彥這些副手來說,這件事情就跟他們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這閒下來的時間要做什麼呢?
上官們吩咐了,閒著沒事,去看看書。
對於類書羅彥並不是很瞭解。所以他想要看的有兩本,都是為了學習到底什麼是類書。第一本《修文殿御覽》。這本成書於北齊後主武平三年的類書,基本上是除了《皇覽》之外最好的一本了。不過可惜的是,《皇覽》一方面年代久遠卷帙失散,另一方面羅彥的本事還沒有從其他人手裡把這本書借過來。
秘書省的書也不是那種量產的,好多都是孤本,即便收錄之後會有專門的一些人抄錄副本。但是這樣的副本也不多。
第二本就是虞世南在隋朝任秘書郎的時候編修的《北堂書鈔》。這可是整整一百六十卷的大傢伙。羅彥心裡想著,自己的任務只要把虞世南的這本書讀完,第三階段的讀書破萬卷很輕鬆就能完成。
打定主意之後,羅彥也顧不上仔細讀《修文殿御覽》了。草草翻了一遍,大致瞭解了一下這本書的編修方式,就放過了。
注意力最後還是放到了《北堂書鈔》。
瀟灑地看了一天書,羅彥晚上回到陸府,當下就跟陸德明說了這件事情。
師徒兩人坐在書房裡,氣氛有些沉默。畢竟,羅彥這樣的年齡,不管歐陽詢是否出於把羅彥當做利益緩衝,這件事情都有些不尋常。陸德明雖然以前和歐陽詢同朝為官,但是畢竟歐陽詢最近才在唐朝為官,目前在李淵這些兒子的爭鬥中還沒有明確站隊,因為也就不好判斷。
陸德明沉吟許久,終於開口:“不論他出於什麼目的,總之暫時是沒有惡意的,你就放心去修書。何況,對你來說,這也是一件大好事。修書的盛名,可是一點也不比你寫文章來的少。”
確定自己暫時沒有什麼壞事,羅彥那顆懸著的心也落了下來。總不能連李世民的面都沒見,自己就被人家給弄死了,這也實在太虧了。
說完了白天的事情,陸德明就開始履行他作為老師的責任——教學生。
這第一堂課,陸德明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教授具體的經義。而是把現有的這些經義,按照著述的時間早晚,論述了這些經典的演變史。
《易》起於伏羲氏,因此是群經之首。隨後《尚書》起於五帝之末,《毛詩》是周文兼商頌。三禮再次之,《春秋》是孔子所著,三傳再次之。《孝經》在《春秋》之後,而《論語》是孔子門徒所記載,在最後。這便是儒家經典的演變過程。
雖然僅僅是這麼十二本書的介紹,但是其中包含的歷史過程也足足讓陸老夫子給羅彥講了一個時辰。這期間羅彥給陸夫子可是倒了不少次水,不然真這麼下去,就陸德明這老邁的身體,這一個時辰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