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也有一些則找藉口,說是要留在上海,學習上海的先進經驗,以便回去更好地戰鬥。據說,他們中有人已被一些壞人帶上了邪路,沾染上了流氓阿飛習氣;有的家長縱容子女在滬逍遙,要子女尋找物件結婚,幻想在上海安排工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返城風的平息(1)
1968年,中央又一次對他們採取堅決行動了。這已經是最後一次,因為由紅衛兵席捲起的新一輪上山下鄉大潮已開始進入高潮,“老知青”留城不歸,已明顯是“逆潮流而動”了。
仍有些組織不甘心失敗,典型的如湖南的“省無聯”(全名為“湖南省無產階級革命派大聯合委員會”)。據當時文章批判說,這個組織是由三種反動力量組成的,一種是中國的赫魯曉夫(指劉少奇)和陶鑄的黑爪牙,一種是彭德懷的死黨,還有一種,是國民黨的殘餘勢力。文章說:“他們與全國許多地方的反革命勢力勾結,妄圖在湖南開啟一個缺口”,“他們是有組織,有計劃,有宣傳,有行動,有反動‘綱領’的”《湖南日報》社論:《精神抖擻,心明眼亮,徹底摧毀“省無聯”》,《湖南日報》,1968年2月3日。。這個組織印發名為《衰亡中國》的刊物,提出上山下鄉是“修正主義運動”的觀點,還號召繼續革命,建立非官僚機構的公社。從他們的綱領來看,這是個極左派的組織。
當時中央提到,對這個組織提出的綱領必須批判,因為這個綱領在一部分工人、青年人和學生中,特別是在上山下鄉知青中有影響,有些知青進入了這個組織。1968年1月這個組織被取締,《衰亡中國》也被列為反動刊物。
2月2日,周恩來在接見工交、財貿、農林三口軍代表、領導幹部代表和群眾組織代表時發表講話,強調了幹部和知識分子都有一個與工農結合的問題,上山下鄉,不僅要動員青年,這是毛主席的路線。他說,有些青年亂說還要回到城市,不想下鄉上山,說下鄉是劉少奇的黑線,那是錯的,連我們機關都要做(下鄉上山的)準備。這段話的意思十分明顯,在當時的情境下,上山下鄉已經是大勢所趨。
廣州市從1月份就著手這項工作了。1月19日,廣州地區各革命群眾組織協商小組聯合發表了《致逗留廣州市的下鄉上山知識青年及家長的一封公開信》,信中提到廣州毗鄰港澳,地處國防前線,階級鬥爭極其尖銳複雜,所以對於策動和指揮打砸搶抄抓的少數壞頭頭和混入群眾組織的地富反壞右分子,一定要採取專政措施。信中要求至今仍逗留廣州市的下鄉上山知識青年,根據去年10月8日中央檔案精神,立即主動地撤銷各種組織,要求各革命群眾組織都不要吸收下鄉知青參加,還要求知青家長不要再組織什麼家長造反組織《南方日報》,1968年1月29日。。
上海市是動員知青返回農村、邊疆的任務最艱鉅的城市,從1967年初開始打擊經濟主義開始,動員工作就迄未停息。這一攻勢一直持續到年底,也就是新一代的知青即“###”期間的在校中學生也幾乎下鄉殆盡時才告終止。
2月23日,《文匯報》在報道支疆返滬青年回疆一事時發表編者按,說這是一場尖銳的階級鬥爭,表示要堅持支援邊疆、支援農業、支援內地的革命大方向。文章說:
盲目返滬的支邊青年們:你們受騙了,應當反戈一擊,“殺”回新疆去。如果有人硬要拖住你們的腿,唆使你們賴在上海,那麼,必須擦亮眼睛看一看,他究竟是什麼人?革命的家長都要以革命為重,教育返滬的子女立即返回新疆,如果再把他們拖在身邊,實際是把子女拖到資產階級那一邊去,是害了他們。 。 想看書來
返城風的平息(2)
25日,該報又進而發表答讀者問,把知青下鄉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都歸咎於“中國的赫魯曉夫”劉少奇和上海市委的陳丕顯、曹荻秋身上。針對有的青年“我們返疆若受到歧視和打擊報復怎麼辦”的問題,該報輕飄飄地回答說:“相信廣大群眾會正確對待的,決不能因為害怕打擊就不返回原地。”有的青年問,支邊青年如果不願意返回新疆,是否可以到江西、安徽等地的鄉下務農,回答是否定的。該報一再強調,中央的有關通知和通告已經明確規定,堅決逗留城鎮不走的,不予落戶,“原調出地區和單位,對於從內地和邊疆自動回來的職工,一律不得安排工作”。在斷絕他們回城之念的同時,警告各群眾組織不準拉他們參加什麼“小分隊”、“聯絡站”的活動。
除了造成浩大的宣傳攻勢之外,找出一些特別活躍或出身成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