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此的罪狀,且史書上又如實摘錄,想必就是為了暗示高陽公主與房遺直之間確曾有過的那段愛的隱秘了。
房遺愛和辯機自是不用說了。他們一個是高陽的丈夫,一個是高陽的情人。他們也都是被拉到長安西市場的那個死刑臺上被斬殺的。只不過一個是被高陽的父親太宗,另一位是被高陽的兄弟高宗李治,在永徽四年的冬季。
而在這所有的與高陽有著牽涉的男人中,我最喜歡最欽佩的也是最文武雙全最風流倜儻最男子漢的吳王恪。吳王恪才是真正的悲哀和壯麗。恪同高陽公主一道都是太宗的孩子。他們天生都帶有著皇家的血統。恪這個男人使我激動不已,他當是任何的愛情中最最吸引女孩子的那種白馬王子式的人物。我賦予恪堅硬的稜角雄渾的體魄,儘管我對這個男人著墨不多。我覺得恪應是比辯機更富男子氣的。辯機是真正的書生。他聰敏靈秀,他是大自然的產物。他從山林中來,他有著一對像天空和海洋一樣的藍的眼睛。他就是以這大自然的稟賦和資質而吸引高陽的,包括他天一樣高的清潔的志向。而恪不一樣。恪是宮廷裡孕育出來的一個溫文爾雅的偉岸的男人。他身上流淌著極盡奢欲的隋煬帝的血,他是天生的王孫貴族。他擁有最最非凡的氣質。同是庶出使他與高陽從小同命相憐,過從甚密。他們曾一道騎馬一道打獵,在藍天與山林之間。他們相親相愛是因為他們是異母的兄妹,同時他們各自也難以抵擋對方的美麗英武和非凡的魅力。他們都認為,對方才是他們終生尋覓的理想。而這理想又是在離開了對方之後所不再能企及的。於是他們無望。隨著歲月的流逝朝代的變換恪開始變得審時度勢。他天然帝王的資質,又深得太宗的器重,僅僅是因為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愛女,他便只能與皇帝的權杖失之交臂。恪慢慢地對這一點看得很深也很透徹,所以他才能當機立斷,決意清心寡慾,遠離長安這權力的中心,在偏遠的江南做他天高皇帝遠的吳王。最終,他冤枉地被連坐於房遺愛的謀反案件。
他的唯一的把柄是和他的妹妹、房遺愛的老婆過從甚密。他和高陽過從甚密是和政治毫無牽涉的。他只是愛他的這個妹妹,與之心心相印,也許還因為他們之間的那麼一段難於啟齒的但也是非常美麗的亂倫的關係。就為此,他竟也被從江南押解長安歸案並賜死。
一段情感的曖昧竟被國舅長孫無忌專權的政治所利用,所以新、舊《唐書》都大大地為吳王恪鳴不平,說長孫的誅戮李恪是“以絕天下望”,是“以絕眾望,海內冤之”。
總之也是因同高陽公主有了干係。
由此足見高陽公主是一個怎樣的女人。一個女人因她的愛而把世界攪得昏天黑地,而要讓眾多頗為優秀的男人搭上性命。這是為什麼?因她愛得任性,而她任性的愛所導致的,便是政治的災難。多麼可怕。高陽是因愛而害人害己。當她把她所愛的那所有的男人都送上斷頭臺之後,她的愛便也就終止了。
結局是,她也被捲進了政治的風雲中,最終未能倖免一死。
於是,便開始選擇高陽的死的方式。
這是很莊嚴的。
史書上說,賜死。這是對宗室罪人的客氣,是給他們留面子。其實無論是斬殺還是賜死,最終都是一個死,死才是實質。
而高陽的死則應該有著她獨特的方式。她的任情任性和她的慾望。還有,對吳王恪的歉疚和真情。我想她應當在死前見到吳王。而同被賜死的吳王也被史書描述成“甚為物情所向”的性情中人。於是他們死前的那相見會是怎樣的情景就可以任由我們想象了。情和欲。如烈火在燃燒。最後的感天動地。那瘋狂的美好的兄妹之間的愛終於撫慰了死。
我想這該是個多麼美好的結局。這不僅是高陽死前所最最需要的,也是死前的吳王所最最需要的。這兩個都曾被他們的父皇無比寵愛的孩子,在此刻,只能彼此寵愛彼此安慰了。然後,殺了自己。而在殺了自己的那一刻,他們的心與身都已因那性慾的得以釋放和這釋放所帶來的生命的歡樂而死而無憾。
一種怎樣的激情的死。
一種怎樣的悲壯。
這就是我所要的高陽公主。
這就是我所編織的一個女人的愛的歷史。歷史是真理性的。而對於一個人來說,愛也是真理性的。
關於高陽公主這個人,我所參照的只有史書中的這麼短短的幾行字,以及與這幾行字相關的其他的人物的記載:
合浦公主,始封高陽。下嫁房玄齡子遺愛。主,帝所愛,故禮異它婿。主負所愛而驕。房遺直以嫡當拜銀青光祿大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