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貪婪的一面,但也還有他的特點,他的個性,他的不尋常處。他不僅膽子大,有謀略,有心計,而且也是比較機敏而又細心的;尤其是,他也很懂得籠絡人心、恩威並重和耍權術、搶機會、抓權利這一套的,而這不也正說明“他在這一方面上具有強大的慾念和野心,他是處心積慮的準備隨時隨地打破現狀的一種人物”嗎?
張作霖哪能不崛起、不飛黃騰達呢,正所謂試看脫穎亂世,從此際會風雲!
而作為張老帥之子的少帥張學良,也正是在這個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張作霖扶搖直上但卻並非沒有風險的時期投身軍旅,走進自己的世界的。
……………………
① 黎汝清:《皖南事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② 李傳信:《張學良究竟出生在哪一年?》原載《武漢政協報》1987年3—4期。
③ 張高峰:《張懷英回憶大哥張學良》,載1982年12月11日《團結報》。
④ 盧廉波:《與學良哥回憶我們的童年》,載1988年1月19日《團結報》。
⑤ 司馬桑敦:《張學良評傳》,〔香港〕星輝圖書公司1986年7月出版。
⑥⑦⑧ 周大文:《張作霖集團的形成》,載《吉林文史資料》第4期。
⑨ 劉鳴九口述,武育文整理:《郭松齡反奉及其他》,載《瀋陽文史資料》第一輯,1981年6月出版。
⑩⑾ 《張雨亭將軍草莽軼聞》,見《張老帥與張少帥》,〔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
張學良傳……謝謝少帥
謝謝少帥
張作霖作為奉張政權的開創者,儘管他是比較走運的,可以說是青雲直上,迅速的登上了東北王的寶座,但他畢竟也是歷盡艱險、費盡心機,才有了這份家當的。也許正是他深感世事多變,創業艱難、並自知才疏學淺難孚眾望吧,所以平時重視招攬人才,注重聽取謀士意見。他對兒女的學業也是極為關注的。尤其對張學良,更特地請省城有名的舉人,名儒作他的塾師,也正如王益知所說的:“張學良七、八歲時開始讀書,延臺安舉人崔駿聲作開蒙師,續請海誠老儒楊景鎮(雨辰)及白永貞、金梁諸人講授五經四書。學良穎悟異常,多所記誦……還有金梁(息候)亦曾教過張學良。據其所寫資料,‘張學良十二、三歲即從我學文,能作千言,下筆頗快’,又說,‘漢卿英敏過人,尤嗜文藝,銳氣革新,餘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共續輯書目,修奉天通志,設故宮博物館,復興翠升書院,皆次第舉行’。所說多是張學良掌握東北政權以後事。如翠升書院曾聘王晉卿、吳摯甫諸名家主講,瀋陽故宮博物館長由金先生擔任。惟影印文溯閣四庫全書(瀋陽原有四庫全書一部藏於故宮文溯閣故名),徒託空言,未能實現。”①無疑地,這些名師的教導,使張學良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國學基礎。後來在囚繫中他遍覽古籍,尤愛研讀明史,有時還寫點古典詩詞,想來與他早年的舊文學功底不無關係吧?
然而,當他步入社會,開始了他那走南闖北的軍旅生涯時,他卻更注重實際了,有人向他宣傳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他不愛聽;什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類的說教,他也覺得頗似空談。他常說:“天下是馬上打來的,主義有什麼用?”還說:“人家有人家的一套,我們也有我們的一套,主義不主義,不相干,各照各的幹。”
莫非他真的是主張閉關自守、拒絕接受一切新事物嗎?那倒也不是,對於國內外的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對於外文(他有較好的外語基礎,尤長於英語,據說西安事變時,他與宋美齡、端納談話時,就常常講英語;後來在幽禁中,他還訂了英文的《字林西報》。)的學習,他卻是很努力的。而這個基礎,正是在青少年時代打下的。就說學英語吧,他就起步早,“初由奉天交涉署英文科長徐啟東擔任教師。王正廷之妹亦教過一個時期。至於重點學習英文,是在瀋陽基督教青年會。”②當時,張學良曾任瀋陽基督教青年會董事,會中有專設的英文夜校,所有課程全由外籍幹事親自講解。後來,赴美國留學歸來的閻寶航,作了青年會的總幹事,“他每天教張兩小時英語,旁及國際情況,西方風俗習慣,使張之常識有所增益,對於教會有所理解,終於受了基督教的洗禮,是不無影響的。”③這也就是說,他那時積極參加基督教青年會,主要並不是為了信教,而是為了學習西方,學習外語和一些新的科學知識。及至隨後子繼父業,成為東北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時,在他身邊工作的顧問秘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