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會破壞兩階段出價競購方案取勝而達到的均衡。理由在於,假如人們認為兩階段出價競購方案篤定取勝,他們將會得到的只是97。50
美元的平均混合價格,而這個數字顯然低於他們把股份出讓給梅西將會得到的股價。因此,不可能出現股東們希望兩階段出價競購方案成功且又願意向梅西出讓股份的情況。①①不幸的是,同樣不可能出現一個梅西競購成功的均衡點,因為若是這樣,意味著兩階段出價的競購方案吸引到不足50%的股份,那麼股價仍將高於梅西願意支付的價格。唉,這就是一個沒有均衡點的例子。要想找出解決方案就必須用到隨機策略,這一點我們將在第7章進行討論。
1989
年年底,坎普由於負債累累而陷人經營困境。聯盟商店按照《破產法》第十一條申請重組。當我們說坎普的策略很成功時,我們只想表明他的策略成功地達到了贏得競購戰的目的。成功經營一家公司完全是另外一場不同的博弈。
第1部分結語
我們在前三章藉助商界、體育、政治等領域的例子作為輔助工具,介紹了許多概念和方法。在後面的章節,我們會實際運用這些概念和技巧。這裡我們對這些概念和技巧進行回顧和總結,供讀者參考。
博弈是一種策略的相互依存狀況:你的選擇(即策略)將會得到什麼結果,取決於另一個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動者的選擇。處於一個博弈中的決策者稱為參與者,而他們的選擇稱為行動。一個博弈當中的參與者的利益可能嚴格對立,一人所得永遠等於另一人所失。這樣的博弈稱為零和博弈。不過,更常見的情況是,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衝突,從而可能出現導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害的策略組合。但是,我們通常還是會把這個博弈當中的其他參與者稱為一方的對手。
一個博弈的行動可能是相繼進行,也可能是同時進行。在相繼行動的博弈裡,存在一條線性思維鏈:假如我這麼做,我的對手可以那麼做,反過來我應該這樣應對……
這種博弈透過描繪博弈樹進行研究。只要遵循法則1:向前展望,倒後推理,就能找出最佳行動方式。
而在同時行動的博弈中,存在一個邏輯迴圈的推理過程:我認為他認為我認為……
這個迴圈必須解開,一方必須看穿對手的行動,哪怕他在行動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要想解開這麼一種博弈,可以建立一張圖,這張圖能顯示所有可能想像得到的策略組合將會相應產生什麼結果。然後按照下列步驟進行分析。
首先看參與各方有沒有優勢策略,優勢策略意味著,無論對手採取什麼策略,這一策略都將勝過其他任何策略。這就引出法則2:假如你有一個優勢策略,請照辦。假如你沒有優勢策略,但你的對手有,那麼,儘管認定他一定會照辦吧,然後相應選擇你自己的最佳策略。
接著,假如沒有一方擁有優勢策略,那就看看有沒有人擁有一個劣勢策略,劣勢策略意味著無論對手採取什麼策略,這一策略都將遜於其他任何策略。如果有,請遵循法則3:剔除劣勢策略,不予考慮。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假如在這麼做的過程當中,在簡化之後的博弈裡出現了一個優勢策略,應該採用這個優勢策略。假如這個過程以一個獨一無二的結果告終,那就意味著你找到了參與者的行動法則以及這個博弈的結果。即便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匯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結果,這麼做也可以縮小整個博弈的規模,使其變得更加容易控制。最後,假如既沒有優勢策略,又沒有劣勢策略,又或者這個博弈已經經過第二步進行了最大限度的簡化,那麼,請遵循法則4:尋找這個博弈的均衡,即一對策略,按照這對策略做,各個參與者的行動都是對對方行動的最佳回應。假如存在一個這樣的獨一無二的均衡,我們就有許多很好的證據證明為什麼所有參與者都應該選擇這個均衡。假如存在許多這樣的均衡,你就需要用一個普遍認同的法則或者慣例做出取捨。假如並不存在這樣的均衡,這通常意味著一切有規則可循的行為都有可能被對方加以利用,這時候你需要將你的策略混合運用。
在實踐當中,博弈可能包含一些相繼行動過程,也可能包含一些同時行動過程,因此須將上述技巧綜合起來,靈活運用,思考和決定自己的最佳行動應該是什麼。
第2部分
第4章走出囚徒困境
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一直合謀提高原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桶不足3美元提高到1980年的每桶超過30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