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月份的股市暴跌是索羅斯的最嚴重的一次挫折,他仍極平靜地承受了這次打擊。“在暴跌時間,他十分平靜,”他的一名投資夥伴說,“他的狀態比我見過的所有人都好,他可能認為,市場不應有所反應。但是,一旦錯誤出現,他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對於索羅斯來說,暴跌沒有結束,他認為另一場金融崩潰有可能發生。“許多人正在使股市升溫而脫離常規,”他說:“正如60年代和70年代股市下跌使50年代和60年代積累起來的財富化為烏有,現在在災難面前股市又將面臨新的考驗。”
在1988年早期他寫的一篇文章中,他注意到了1987年與1929年的股市狂跌之間的明顯相似之處。
在所有的市場中,聯絡自身並不總是用相同的力量發揮作用
在所有市場中,各種聯絡自身並不總是用相同的力量發揮作用。雖然如此,作用的方式卻經常顯示出相似性。如1987年和1929年的股市暴跌無論在貨幣流通趨勢上升和下降方面,貨幣超出常規的趨勢是一樣的顯著。
“在貨幣市場,國際貨幣流通的相對重要性和過分的匯率波動之間的聯絡正在加強。而國際資本的流通正在呈連續遞增趨勢
“但在股票市場,連續增長的趨勢幾乎沒被注意到……當人們對市場平均指數作出判斷時,很難脫離市場趨向而作出獨立的判斷……
“最終,對市場連續變化趨勢的依賴變得比對市場容量的依賴更大,當一個市場開始衰落時,這種衰落將加劇,直到市場瓦解為止,許多設想的市場自動調節機制都不能執行。
“對市場流動性及流動性缺乏的討論更多地被誤解了,重要的是買方和賣方之間的平衡。對連續變化趨勢的思考(如指數、執行規則、技術分析)和連續變化趨勢的主體(如有價證券、保險和選擇權)打破了這種平衡。金融市場需要買方訂單和賣方的貨單順利實施而避免過多的成本,但超出一定範圍,這種流動性是有害的,因為它鼓勵連續性行為。
對市場連續變化趨勢的信奉變得比對市場容雖的信賴更大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到1987�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