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然他曾聲稱那裡的形勢是“災難性”的。
喬治·索羅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已經變成了喬治·索羅斯一一一世界最大的慈善家。
從多瑙河到烏拉爾,他成了西方最重要的私人捐贈者。許多人讚譽他是聖人,債世疾俗者罵他是入侵者。最終,索羅斯找到了一個方法以示區別,既贏得了尊敬,又在華爾街與倫敦之外成績斐然。
旨在開啟闊塞國家的慈善行為帶給他的滿足感,遠遠超出了積蓄財富本身。同樣也帶給他更多拋頭露面的機會。他喜歡出風頭——確實,他渴望有這樣的機會,因為他有興趣讓全世界知道,他不僅僅只是一位罕見的巨宮。
然而,索羅斯並沒有完全滿足,因為他知道公眾希望他透露投資過程中的秘密。他想出風頭,但只想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他想盡可能保持住他的個人隱私,但他的形象太高大了,他的業績太豐厚,他涉及的範圍太廣闊。
第三章 我是上帝
“我懂得的一點就是為了錢而去賺錢就如同炊煙上天一般,財富於人也許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第一節 藍色狂想曲
一位精神病專家,如果被要求的話,經常能猜測出這些夢想背後的原因:這個孩子太愛他(她)的母親,或是根本不愛。這個孩太崇拜他(她)的父母,或是情況恰好相反。
然而,是什麼原因使一個孩子認為自己是上帝呢?
喬治·索羅斯成長於20世紀30年代布達佩斯中上等級的環境中。與同齡的其他孩子一樣,他有許多朋友,愛好運動。行為舉止與其他孩子別元二致。那麼,對他的夢想該作何種解釋呢?
把喬治·索羅斯這個小孩的與眾不同的想法解釋成稍縱即逝的白日夢或許會簡單些。一個成年人已有跡象表明,他已長大,脫離了那些救世的想法。
然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他沒有出示任何標誌。退卻的姿勢或是註腳,說明他不再堅持這樣狂放的想法,只是建議別人相信他是一個神人,這一點很難做到。
“事實上,他在一本書中寫道,”從孩提時代起,我就擁有相當強烈的救世夢想,但我不得不控制,否則,它們會給我帶來麻煩。“
他控制這些夢想的方法之一,就是儘可能不去提它們。一次極為罕見的機會,他曾提到過這些夢想。那是1993年6月3日,他告訴《獨立者》這家英國報紙:“當你把自己當作什麼神時——世界的造物主一一一那就成了一種病,但現在我對此感到很舒服,因為我開始不帶這些夢想去生活。”
索羅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指南》一書中,對他的這些夢想作了詳細論述。他披露道,對於他來說,青年時擁有這樣的信念是很痛苦的。這種他不願意別人知道的秘密成了一種負擔。
“當我承認我經常對自己個人的重要性有誇大的想法時,相信讀者不會驚訝。、坦率他說,我曾夢想自己成為一種神,或是像凱恩斯一樣,甚至比他更好的經濟改革家,或是成為像愛因斯但那樣的數學家。強烈的現實感使我意識到這些想法不出格,於是我把它們做為負罪的秘密藏了起來。在我成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這是使我相當不快潔的一個原因。當我步人社會,現實離我的夢想如此之近,讓我能夠承認我的秘密,至少可以對我自己承認。勿庸說。結果我感到更快樂。”
多麼令人吃驚的想法一一一現實離他夢想成為上帝的心願更近了。
難道喬治·索羅斯真的是說,他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成功的金融家,一個慈善家的生活,與孩提時代夢想自己成為上帝的心願在某種程度上,是近似的?
顯然,他的意思正是如此。
索羅斯沒有詳細他說明,為什麼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做這種宣告有什麼意圖。或許,如果要求解釋的話,他會勸導人們相信他只是在開玩笑,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上帝。他甚至在到處拿自己孩提時代的感情開玩笑。一位記者曾對索羅斯建議,說他應該被任命為教皇。
“為什麼?”他問道。“我現在是教皇的老闆。”
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即使已經成年,仍相信他擁有獨一元二的天賦。
喬治·索羅斯像上帝。
即使這聽起來不那麼真實,至少可以幫助解釋他兒時曾擁有並將之帶人成年的這種巨大的自信心。
因為喬治把自己幾時的夢想作為一個秘密藏匿起來,所以他早時的故友不記得他曾堅持說自己是神聖的。這一點並不令人驚奇。他們確實回憶起,他喜歡凌駕於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