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與小姐答應說是,遂在下面矮坐凳子上坐下。先將吳公遺言述了一遍,說:“先夫無子,論理應該立嗣二叔之子為嗣。但遺言說要能讀書上進,接續書香之子,方可承繼,否則情願無子。目下兩個侄兒年紀尚輕,看不出他能讀書上進否。老身拙見,現在開弔出名,先寫一個孤子出名,名曰吳萃科,雖有其名,卻不能實其人。俟過數年,若兩侄中有一人能讀書上進,能繼書香,即繼其人,此所謂擇賢而立也。萬一不能上進,那時再議。此時先當著諸位,立一紙文書,名曰議單,請大家書名於後,好作個憑據,省得二叔不放心,亦可以鼓勵那兩侄發憤攻書。諸位以此議為何如,乞指示明白。”
眾人聽了,都道:“此說甚妥,我等都願附名於後,但不知二先生意下如何?”吳二聽了這話,又見眾人一口同音說得有理,心中想道:任憑你如何出主意,除了我這二子外,斷再尋不出第三個吳姓人來。眼前這些做作,不過叫自騙自而已。忙應道:“既大家親長都以為然,我有何說?任憑立議單照辦可也。”於是陸公孫公叫人送上筆墨紙張,起了稿,大家斟酌,盡善盡美,然後謄正。字據不過是要立賢為嗣,將來才定,目下雖有其人,暫充孝子之名而已。議單寫了兩紙,吳夫人收一紙,吳二執一紙。自議定後,遂擇日開弔點主,暫用吳二長子為孝子,開弔畢,不過出殯,暫停寺廟中,日後安葬。話休煩敘。
不上一個月,諸事已辦妥。那吳二奶奶也無別的話說,想道:已經當過孝子,難道還有什麼翻覆?豈知事由天定,終久又是一個人承繼,非人所能料也。要知如何另有一人,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六回 吳夫人命僕購美女 屈師魯奉詔查邊庭
話說吳夫人自立議單後,隨即擇日開弔點主。所有陝西文武官員都來祭奠,又向藩庫領出賜祭銀兩。到了出殯這日,是吳二長子做孝子,說不盡執事的體面。送殯人不少,送至天王廟中暫停,不覺到了百日。那吳夫人一日與屈生商議後嗣一節,屈生道:“子婿有條妙計,大約三四年之期,一定見效。若速,則一二年內亦可收功。”吳夫人問:“計將何如?”屈生道:“只須如此,花費些銀錢,無不如意。”吳夫人聽了這計,點頭應允。背地與小姐商議,小姐以為然,說道:“只件差使,須得一個可靠家人,又要明白,帶了銀子,往南方揚州蘇杭等處購買女子,年紀要輕,至大十八九歲。要聰明美貌,會吹會彈歌舞,若是蠢笨之人,毫不濟事。能買四人尤妙,切不可惜價。即使千金一人也可,此係關乎宗祧大事,花費銀錢,不同浪費。若女子聰秀,將來生子必秀。南方山水清秀,藉此人種,振我家聲,子以母貴,古亦有之。”
吳夫人道:“此說不差。家人劉升,在我家二十餘年,老成可靠,人亦精明。若差他辦去,必定不錯。”小姐道:“是極。”小姐當即便遣婢請到屈生,一同商議妥了,然後吳夫人將劉升喚來,先將題目說與他聽,叉說:“這是神仙遺言,屈姑爺的妙計,非此不能有後。你是我家陳人,此事你須照計辦理,務要相準那人有貌並有福澤,多用銀子不妨。你趕緊收拾行李,匯兌銀兩,起身往南方。先往揚州,再到蘇州。半年之內,若能買好最妙。年紀不得過二十,身價不論。我今與你五千銀子,萬一不夠,只管寫信回來取。”
劉升聽了這語,摸不著頭腦,又不敢諫止,只得聽一句,答一句了。說道:“恐怕一人上路膽小,再得一人為伴較妥。”吳夫人想了想說:“你下去問問他們,有願意去者,你酌量一人同去就是。”劉升答應了是,忙到下面問了同事。家人內有一個更夫名喚老喬,五十歲,是個河南人,口快心直,在吳宅已二十餘年,頗有氣力,也懂些武藝。劉升遂同他說了緣故,他滿口應承,願一同去。說好了,遂一同到上房回稟吳夫人。_吳夫人於是命管賬的向南省靠得住的銀號內匯兌五千銀子,一半在揚州兌取,一半在蘇州兌取,格外給了劉升老喬二百銀子做路費。那劉升老喬忙忙的收拾行李,過了二日,辭了主人,二人動身往南方而去。那是夫人在家中與女兒女婿守孝,靜候劉升回音。暫且不表。
且說那西番自從屈生徵平之後,留重兵鎮守,三年無事。不料前任總兵病故,調了一個總兵,姓匡名超,廣東人。到任後一味貪財,漸漸侵吞兵餉,刻扣軍糧,弄的三軍不服,聚眾鼓譟,搶了糧臺。幸虧匡總兵預先逃去,不致喪命。兵丁搶糧臺後紛紛四散,甘肅督臣不敢隱瞞,據實入奏。聖上大怒,命督臣鎖拿匡總兵解京治罪,再命訪查兵丁聚眾搶糧為首之人,其餘逃走者,出示曉諭,一概赦罪。歸誠者,仍準留營當差。
有兵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