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第2/4 頁)
事,暗忖道:“等你去情報站的時候,就會曉得救你的人是誰啦!希望莫要惱羞成怒,再不理我才好!”
第卅八卷 天網 第一章 魔尊
牛耳寨位於刀背郡城東八十里,甘泉峰和怪石嶺南北相夾之處,距銅壺關僅半日路程。從山道迤邐而上,寨牆沿山脊用片石砌成,寨腹為深谷,東西長一二〇〇步,中寬三〇〇步,寨體東窄西闊,形如牛耳,故而得名。牛耳寨有南、東、西三門,南為正門,東、西為偏門。
在寨門東側石壁上鐫刻著“青分南北、氣壓東西”八個狂草大字,每字尺半見方,豎排二行,上下長兩步,蒼勁有力,寓意高遠,堪稱牛耳寨特殊地理位置及非凡氣勢的點晴之筆。
我站在寨門前的山道上向北望去,隔衝相望的山嶺即是怪石嶺。怪石嶺嶺脊起伏,巖體裸露,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景隨步移,站在不同角度,則顯出不同的形狀。稍頃,在嶺脊上即出現五種動物形體的怪石:似烏龜爬行、青蛙捕食、道人叩首、豬玀覓食、熊貓打盹。在嶺側面,奇石怪態尚多,或被林木掩蓋,或藏於山坡溪旁,鮮為人知,親臨其地,才能盡睹其景物之妙,可惜無那閒暇,只能遠觀作罷。
寨門處有一棟石砌小屋,堅如堡壘,是護寨衛士瞭望哨。此門系牛耳寨西門,在山道中途,是一個休息點。再上行不遠處山道南側有一泉,源出石隙,終年外溢,水清味甘,上刻“甘泉”二字,行人至此,多歇息品嚐。
龍口地處山道終端,山道步步升高有神龍騰空之勢,至此驟然緊縮似飛龍張口,故而得名。這裡昔日為上下山重要關隘,來往商旅均要在此繳稅方能通行,是牛耳寨關鍵性守護點。
帝國曆八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午後,我牽著坐騎登至龍口,忽見前面聚集了大群商旅,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候關卡盤查,不禁大奇。
“是帝都城防軍。還是高唐府第三十五集團軍?不記得有報告說,牛耳寨被敵我任何一方控制了啊!”我滿腹疑竇地走到近前,卻愕然發現了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關卡呈川字形,中間用一道石牆和幾座箭塔隔開。這些石牆比寨牆要薄矮一些,只起劃分左右兩側上下山通道的作用,箭塔則高牆丈許,佔盡地利,使欲闖關者望而生畏。
人流緩緩向前推進。我離關卡愈來愈近了。
在充沛的陽光下,只見關卡盡頭左右各站了數十個青襖漢子,人人或佩刀掛劍,或執槍拿棒,配合著幾座箭塔上彎弓搭箭蓄勢待發的同夥,來回奔走氣勢洶洶地對過關商旅吆喝著什麼,他們背後碗口粗八丈高的鐵桿上,寫著“趙”字的旗幟高高飄揚。
我眯眼打量完畢,心中已有計較,暗忖道:“還以為是何方神聖。原來不過山野草寇罷了。雖然表面上鬥志高昂。但是行動中散亂無章,完全一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模樣,佔山為王隨處掠奪還勉強湊合,卻肯定經不起人數相當的正規軍一輪衝鋒。”
正尋思間,已輪到我身前的中年商販。
小頭目盛氣凌人地道:“去哪裡?做什麼?拿出通行證,開啟包裹!”說著一旁早有兩個嘍囉左右靠了過來,檢視一包疊一包放在騾馬上的貨物。
很快檢驗完畢,收取一枚金幣的關稅後,小頭目交給中年商販一面三角杏黃旗,放他過去了。
輪到我時,小頭目重複了一遍剛才的問題,由於不想節外生枝,取出情報站提供的通行證給他過目。又隨口編造了探親訪友的藉口,繳納一枚銀幣後,非常容易地混過了關卡。
沿山道又行裡許,終於走出牛耳寨,我飛身上馬,正欲策騎疾馳,背後驀然傳來蹄聲如雷。
我聽出有大隊人馬迅速迫近,為免麻煩撥馬讓至路旁,準備讓他們先行透過。一旁商旅們也跟我同樣想法。紛紛離開官道,霎時騰出寬敞無人的前路。
下一刻,百餘鐵騎旋風般卷至。
匆匆一瞥中,我看見為首者有三人,該是牛耳寨的強盜頭子。
中間那名大漢最高壯威猛,臉如鐵鑄,目似銅鈴,須像鋼針,油光鋥亮的大腦袋上寸發皆無,紋著一隻猙獰可怖的怪獸頭顱。仔細分辨,原來是傳說中阿鼻地獄裡的冥河魔豹,渾身包裹熊熊烈焰,一直延入脖頸下方的衣服裡,可以想見他遍體都是這個圖案,形態頗為駭人。在他背上還交叉掛著兩柄長約三尺五寸的水磨鋼鞭,更添其凶煞之氣,令人想不到山賊中也有這種人物。
只聽他沉聲道:“二弟,你看清楚了,對方出示的確實是金雕盟主的紫龍佩嗎?”
左邊矮瘦枯乾的中年漢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