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鋒並威震一方,也就不奇怪了。 由於思想主旨上的根本性弊病,整齣戲的基本行動線也顯得不夠順暢。全劇矛盾的引起,在於文元起告訴周順昌不少魏忠賢的敗行劣跡,激得周順昌嗷嗷難平,這些敗行劣跡主要是“不奉聖諭”、“違逆祖訓”、“擾亂內庭”,如: 內庭弄兵,祖訓可禁。那魏賊私沒內操,挑選心腹,官標萬人,裹甲出入,日夜操練。金鼓之聲,徹於殿陛。皇子方生,炮聲震死。近御銃炸,聖躬兒危。魏賊走馬上前,飛矢險中龍體。 總之,魏忠賢妨礙了皇帝的平靜生活,甚至危及了皇帝的安全。但是,由此而引起的戲劇矛盾,又恰恰需要這個皇帝的死亡來解決。請看第二十一折《報敗》,完全是以皇帝“駕崩”為前提的,只有等到“龍馭仙遊”,才會導致“魏家休”,“東廠權威頃刻丟”。於是,緊接著出現了歡慶、紀念性的結尾。不管怎麼說,這一條基本的戲劇行動線中間總是包含著無法克服的矛盾。 劇中唱道:“冰山倒,盡成水流。”這話不錯,但“冰山”在事實上並不僅僅是魏忠賢,至少,首先應包括皇帝朱由校。以更徹底的歷史眼光來看,更大的“冰山”應是培植和庇護了魏忠賢的封建制度本身。只有讓鬥爭的矛頭或多或少地向這座大“冰山”閃動,《清忠譜》的思想主旨和戲劇行動才理得順,但李玉的思想水平還未達到這一點,因而他只能仗仰著大“冰山”來推倒一座小“冰山”。其實,呼籲大“冰山”來推倒一二座小“冰山”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以後還會在同樣的低溫下凍結出新的“冰山”來的,清代不還產生過不止一個專權不法的閹黨宦官嗎?李玉誠懇而又熱情地區分著大、小“冰山”間的界線,結果只能浮泛地渲染豪邁氣概和壯闊場面,而疏通不了最基本的思想邏輯和行為邏輯。他和其他蘇州劇作家的悲劇,就在這裡。 在我們論述的四部傑作中,《清忠譜》從思想到藝術都比其他三部差一些。 (三)《長生殿》 《清忠譜》的戲劇矛盾,是由接替哥哥朱由校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解決的。崇禎處置了魏忠賢,卻未能拯救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他在勉強地維持了十七年後,終於在李自成起義軍的吶喊聲中把一條自縊的繩索掛上了樹枝,明朝的生命,也同時被斷送。《清忠譜》所歌頌和維護的“朝綱”,終於疲弛地不可收拾。戲劇文化,應該出現新的代表者了。於是,就在崇禎自縊的第二年,在杭州城外的一個農婦家裡,一位逃難的孕婦生下了一代劇作家洪昇。 ###中的出生似乎帶來了他一生的不幸。從當時的社會觀念看,他的家庭背景並不貧弱,但他始終不得志,一直沒有做官,家庭中經常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迭遭“家難”。他雖然長期寓居京華,但因世居杭州,屬於江南知識分子的營壘,受悲悼明亡的遺民思想的薰陶很深。民族的興亡感,拌和著個人的憂鬱,使他表現得疏狂放浪,落拓一生。“十年彈鋏寄長安,依舊羊衾與鶡冠”,因此他也很少與權貴們交遊,“平生畏向朱門謁,麋鹿深山訪舊交”。 經過幾次重大修改而定稿的傳奇作品《長生殿》,使他獲得了中國戲劇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可是這個劇作給他的實際生活所帶來的,卻是無盡的磨難。《長生殿》脫稿的第二年(1689),洪昇請伶人在寓所演唱,邀請了一些朋友來觀看,沒想到當時由於一個皇后剛死,屬於“國喪期”,唱戲看戲被算作是“大不敬”的行為,洪昇被捕,看戲的人中凡有官職的也被一律革職。十五年後,情況已經緩和,《長生殿》的熠熠光華畢竟無法完全被湮沒,那位思想比較開通的江寧織造曹寅邀請洪昇帶著演員到南京去,演唱《長生殿》全本。可是,就在從南京返回杭州的路上,泊舟烏鎮,因友人招飲,醉歸失足,竟墜水而死。   。。
世紀的豐收(9)
可以說,洪昇為《長生殿》而困厄、而死亡,也因《長生殿》而長存。 《長生殿》採用的是一個被歷代藝術家用熟了的題材。它的宏偉結構,聳立在許多面目近似的劇作叢林中。這種同題材的擁塞最容易埋沒佳作,但《長生殿》卻超絕群倫,在緊仄的對比中顯示出了自己的高度。 《長生殿》一開始就以一首《沁園春》概括了全劇的基本情節: 天寶明皇,玉環妃子,宿緣正當。自華清賜浴,初承恩澤,長生乞巧,永訂盟香。妙舞新成,清歌未了,鼙鼓喧闐起范陽。馬嵬驛,六軍不發,斷送紅妝。 西川巡幸堪傷,奈地下人間兩渺茫。幸遊魂悔罪,已登仙籍,迴鑾改葬,只剩香囊。證合天孫,情傳羽客,鈿盒金釵重寄將。月宮會,霓裳遺事,流播詞場。 李隆基、楊玉環的深摯情愛,被“安史之亂”的政治風波所損滅,這是人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