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就淨胡吹)。當朝丞相湯思退的獨子我都打得,還怕拿他一個尋常庶民沒有辦法?今夜正好趁著夜色,而孤山又是偏僻所在,你帶上三五十個壯士奉我的諭旨,前去捉拿,諒他也不敢反抗,他要是膽敢反抗,便是目無王法。我明日稟明聖上,將他滿門抄斬。”
“王爺,據貧道所知,那無名山莊內,上下三百餘口,其中藏龍臥虎,高手眾多,區區三五十個壯漢,恐怕是送羊入虎口,杯水救車薪,派不上用場。”
“莫非他還真敢公然抗命,刀兵相見不成?”
“王爺,那曹三公子一向妄自尊大,目中無人,他敢在清河坊對王爺惡言相向,暴行加辱,顯然是有恃無恐方敢如此。做了初一,就不怕再做十五,貧道以為,他是萬萬不會甘心輕易就範。”
“好,那三五十個人不夠,我便去知會禁軍統領孫殿帥,令他出動兩千禁軍,這下總能讓那小子俯首就擒了吧。”
道人大驚失色,連連道:“不可不可!小不忍則亂大謀。王爺豈不知歷朝歷代的大忌:太子不可將兵。況且王爺如今尚未被冊立為太子,更應該謹小慎微,遠離是非,免遭忌妒。一旦讓皇上知道王爺擅自調動禁軍,不管王爺是出於何種目的,皇上必然龍顏震怒,輕則再度外放出京,重則廢黜爵位,交有司問罪。當朝皇上當年為皇太子時,便險些犯此大忌,幸好有史浩在旁及時阻止,皇上又到太上皇跟前磕頭請罪,以消除太上皇的猜疑,這才保住皇太子之位,為逞一時之快,而毀卻日後的人君之祚,可謂是因小失大,非智者所為。”
“照你這麼說,我左也不好,右也不對,我是不是忍氣吞聲,打落牙往肚子裡咽,你才會覺得滿意。”
“貧道並無此意。”
“那依你看,本王該如何處置此事?”
“貧道有一計,不費吹灰之力,不僅能報王爺白日受辱之仇,而且還能將恭王趙這顆王爺的眼中釘也一併剷除。”
慶王趙愷大喜道:“道長有何妙計?趕快說來。”
“那曹三公子最在乎的,便是終日陪伴在他左右的寧心兒寧姑娘,為了寧姑娘,三公子不惜與全天下為敵,然而,兩人並未婚配。因此,王爺只需進宮一趟,面見夏皇后,就說在民間覓得一絕世美女,請夏皇后做媒,將寧姑娘許配給恭王趙,夏皇后必然欣然答應。而有夏皇后做媒,諒恭王也不敢推辭,如此一來,就相當於恭王橫刀奪愛,搶去了曹三公子最心愛的女人。曹三公子一怒之下,勢必不會與恭王善罷干休。到時,王爺只需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便可。”
慶王趙愷拍掌叫好,道:“果然妙計,老師深謀遠慮,本王佩服至極。只是,將這麼美的美人拱手讓給趙,未免太便宜他了。說實話,本王還真有點捨不得呢。”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再說,等曹三公子與恭王鬥得兩敗俱傷,那寧姑娘還不是照樣會落在王爺手中,任王爺處置。”
“好。這兩天,你密切監視著曹三公子的一舉一動。我這就進宮面見皇后。來人,備好車馬。”不一會兒,慶王趙愷便已在駛向皇宮的路上。對接下來事態發展的樂觀預判使他滿面通紅,呼吸急迫,他簡直迫不及待想盡快見到皇后。於是,他推開車窗,不斷催促馬車伕:“快,再快些,使勁抽,用力抽。”
第四日 殺
這一日,是乾道四年二月十二。
這一日,皇曆上寫道:歲煞東,牛日衝羊。宜:祭祀、交易、收財、安葬;忌:宴會、安床、出行、嫁娶、移徙。
【1】
時間:午時初,初刻(按今日計時,當為上午十一點十五分)。
地點:魚幸無牙酒家。
一場曠世的大雨,如萬箭齊發,不留空隙,無從躲避。這場驚天動地的大雨,大得令人畏懼,想必天公已竭盡全力,再過一千年,應該也再不會有比這回更大的雨了。雨終於住下,但天仍然陰沉。冷峻著俯視大地,彷彿意猶未盡,大地飄蕩在雨中,起伏搖曳。
觀音巷,一條破敗的背街小巷,積水淹沒了巷間的羊腸小路。只有突出於水面上的一排石頭,可容過客踏足。小巷兩側的民居,同樣破敗不堪。在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擺滿盆盆罐罐,裡面盛滿接下的雨水。透過朽壞的窗戶,看見裡面的人向隅而坐,鬱郁不語。
即便是最繁華的京城,也有這樣被人刻意遺忘的旮旯。這裡同樣有能思想會行走會死去的人們,只是他們的命運卻無人關心。悲慘的境遇讓一生顯得更加漫長,他們雖然喪失了希望,卻仍保有足夠的耐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