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食慾可以看作代表旨在儲存個人的本能;而愛情則
①〔一些對於弗洛伊德本能理論發展的評論可以在他的論文《本能及其變遷》(1912年c)的編者注中看到。標準版,第14卷,第113頁。〕
尋求物件,無論從什麼觀點看,自然賜予它的主要功能都是儲存人類。所以,首先自我本能和物件本能(egoinstinctandobjestinstinct)是相互對立的。我採用“利比多”這一術語是表示後者而且僅僅是後一種本能的能量①。因而這一對立就是自我本能和指向物件的愛(從最廣的意義上講②)的利比多本能之間的對立。確實,這些物件本能中的一種,即性虐待狂本能,是和其它物件本能不同的;因為它的目的遠非去愛。
再者,就某些方面來講,它是明顯附屬於自我本能的:它與沒有利比多目的的控制他人的本能(instinctofmastery)有著極密切的關係,這點是無法隱瞞的。但是這些差異被我們理解了;顯然,性虐待狂畢竟是性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性生活的行為過程中,愛是能夠被殘忍所代替的。神經病被認為是自我儲存的利益和利比多需要之間鬥爭的結果,在這一斗爭中,自我是勝利者,但是付出了嚴重的痛苦和自我剋制的代價。
每一個分析家都會承認即使在今天,這個觀點看來仍然是正確的,而不會被徹底摒棄。不過,它的變化也是必然的,比如我們的探究從被抑制力量發展到抑制力量,從物件本能發展到自我。
發展中決定性的一步是我們引用了自戀(narcisAsism)概念——這就是說,發現了自我本身受到利比多的精神
①〔參見關於焦慮型神經病的第一篇論文的第二部分。〕②〔即柏拉圖用過的那種含義。參看《群體心理學》第四章(1921年c),標準版,第18卷,第99頁。〕
專注,甚至自我是利比多的本來歸宿,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利比多的指揮部①。
這種自戀的利比多轉向物件,於是就成為物件利比多;而物件利比多可能再次轉換為自戀利比多。自戀這一概念使我們有可能對創傷性神經病(traumaticneuAroses)、許多近似精神病的愛情以及精神病本身取得精神分析的理解。
我們沒有必要放棄移情精神病(transferenceneuAroses)是由自我所實行的防禦自身性慾的嘗試這種解釋;但是利比多的概念卻受到了危害。由於自戀這種自我本能也是屬於利比多的,所以我們暫時似乎必須使利比多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本能的能量,正如C。G。榮格早期提倡的那樣。不過我內心依舊深信本能並不都是同一型別的,對此我找不到理由。當強制性重複和本能生活的儲存性開始引起我的注意時,我便在《超越快樂原則》中邁出了下一步。從對生命開端的思索和生物學比較的情況出發,我得到的結論是,除了儲存生物並使它加入更大的單位的本能外②,一定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相反的本能,這一本能試圖分解這些單位,並且把它們帶回到它們的原始的、無機的狀態。這就是說,不僅存在著愛神厄洛斯,還存在著死亡本能(deathinstinct)。生命的現象可以從這兩種本能共存的甚至互相對立的行為中得到
①〔這一方面請參看《自我和本我》(標準版,第19卷,第63頁)中的編者附錄B。〕②由厄洛斯產生的向外擴充套件的無止境的趨勢和本能的普遍儲存性之間的對立是顯著的,它可以成為對下一步問題研究的出發點。
解釋。然而要具體說明這一假定的死亡本能的活動是不容易的。厄洛斯的現象則是足夠明顯和突出的。可以設想死亡本能在有機體趨向死亡的過程中默默地起著作用,但這當然是沒有證據的。一個更富有成效的思想是,一部分死亡本能轉向外部世界,以進攻本能和破壞本能的面貌出現。透過這一途徑死亡本能本身可能被迫為厄洛斯服務,因為有機體在破壞其它某種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東西,而不是在破壞其自身。
相反,任何阻止進攻性向外發展的行為都必定會助長有機體的自我破壞,自我破壞是時時處處都在進行的。同時,人們根據下面的例子可能產生這樣的猜測:這兩種本能極少或可能從不在彼此分離的狀況中出現,而是以變化著的並且迥然不同的比例相互融合,因而變得很難為我們所辨認。我們早就知道性虐待狂是合成的性本能(componentinstinctofsexuAality)。在這一現象中,我們看到了愛情的趨向和破壞本能間的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