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個揹著揹包的滿臉塵土的姑娘割斷了紅綢巾。這姑娘知道事情的原委後說:“這樣吧,老人家,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閨女了。你要為你的閨女活下來,一定要活下來。”
張婆婆答應了。
姑娘說:“我的名字有四個字,不好記,就叫我沙沙吧。”
張婆婆說,後來從沙姑娘的嘴裡瞭解到她來自北平的一所大學。她出生在大西南一個少數民族家庭。至於是什麼族,張婆婆說女兒跟她說過一回,可一時記不起來了。小賽Q趕緊問:“她說的是不是彝族?”
“對,就是彝族,沒錯,我的閨女沙沙就是彝族!”老人情緒激動地說,“我的閨女是來抗日打鬼子的,她在冀中平原打了六年鬼子。只要在平原上說到沙姑娘,人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後來眾人的話證實了這一點,人們一提到沙姑娘,總是情不自禁地讚歎道:“多俊的姑娘,冀中平原數一數二的美女。鬼子曾經費盡心機想得到她的身子,可她寧死也不讓鬼子得逞。”
張婆婆含著淚說:“我永遠恨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四號那天黃昏——沙沙被漢奸王老五出賣,命絕蘆葦蕩。犧牲時才二十二歲呀,嗚嗚——”
說到黃姑娘,小賽Q心裡感到無限遺憾。由於當初追兵來勢太猛,來不及問清楚她的真實姓名。冀中平原上的人們也只能證實她的身分:黃姑娘,自稱是新疆人,維吾爾族,抗戰前在北平教書…
小賽Q聽說當年來這裡打鬼子的抗日救亡人群中少數民族同胞不僅僅是沙沙和黃姑娘兩個,還有很多很多…
小賽Q站在冀中平原清水般明淨的月光裡眺首遠望。他心底泛起一種久違的衝動,久久而以抑制。
小賽Q急於去沙瑪阿妞犧牲的地方看看。眾人都說只有張婆婆知道沙沙的墳在哪裡,因為她從來不告訴其他人這個密秘。於是小賽Q央求張婆婆帶他去一趟,張婆婆左右環視了一番,說:“我人老不長記性,忘記在什麼地方了。”
小賽Q心裡很清楚,張婆婆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個密秘。這又是為什麼呢?
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每家每戶都忙著準備好吃的東西,一家老小,無一閒人。今晚的“群聊大會”也就取消了。
小賽Q神色憂鬱地坐在大槐樹下,月光掠過葉縫在他臉上隨風徜徉。突然,大樹背後閃出一個人影來。
小賽Q定睛一看,原來是張婆婆。小賽Q站起來喊了聲張婆婆。張婆婆連忙打了個不要說話的手勢,拉著小賽Q的手就往河邊走。
她左顧右盼,確定周圍沒有人後,才對小賽Q說:“帶你去看沙沙可以,但你得答應我兩個條件。”
小賽Q:“婆婆儘管說,我答應您老人家就是了。”
張婆婆:“第一,絕對不向他人洩露這個密秘,做得到嗎?”
小賽Q:“做得到。”
張婆婆:“第二,不給沙沙建墳。”
對小賽Q來說,這倒是個始料未及的條件,他不遠千里冒著生命危險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辦這件事,這老人的要求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老人催道:“行不行,你倒是給我一句話呀!”
小賽Q想,不答應連看的機會都沒有,還能說什麼呢?只有走一步瞧一步了。他趕緊說:“婆婆,帶路吧,我答應你就是了。”
小舟。
月光。
微風。
涼水。
橫無際涯的蘆葦蕩像幅流動的圖畫。小舟就像一條睡意朦朧的魚兒在蘆葦叢中磕磕碰碰。
小賽Q睜大眼睛,恨不得把每根水草都刻在腦海裡。他想,總有一天,我還會回來的,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宿命。
不知什麼時候,張婆婆把小舟系在蘆葦根上,說:“上來吧。”
小賽Q屏住呼吸跟在張婆婆身後。
“就在這裡。”張婆婆說。
這是一大片蘆葦地,一條窄窄的小路從中間穿過。小賽Q看到的就僅此而已。看到月光下那張悽苦的臉,小賽Q把蹦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他扒開蘆葦往前走,另一端的盡頭還是水,水浪慵懶地拍打著蘆葦根。
小賽Q想,張婆婆會不會搞錯地方了?
“無累師傅,不用找了,這個蘆葦島就是沙沙的墓地。——沙沙,好閨女,遠方的客人來看你了。”張婆婆揉著紅紅的眼睛繼續說,“媽答應你,媽不哭,不哭……”
小賽Q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不幸的事是這樣發生的,”張婆婆擦乾眼淚給小賽Q講起當年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