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1/4 頁)
對櫟陽城的居民來說,自從櫟陽城建城至今,街面上的路修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是這麼個修法。可讓櫟陽百姓想不明白的是,自打君上攻下函谷關和臨晉關,收復河西失地得勝而還之後,歸反櫟陽的當日便要人在城外十五里的櫟邑渡建起一座官窯,燒製這街面鋪設用的四方大磚。老櫟陽的街面,本身就是用三合土舂實的土路,旱天跑馬不揚塵,雨天趕路不黏腳,因此也算過得去了。
正午時分,一老一少兩名旅者風塵僕僕的來到櫟陽西門,門卒問過有無攜帶商品財貨之後便與放行,二人才將入城,老者便眼前一亮,向那少年笑道:“看來,秦公不修城垛,獨修街市的傳言果然是真。”
少年聞言點頭,先是伸腳跺了跺腳下方磚,又取下腰間佩劍,蹲下身來用劍柄敲了一敲,只聽地磚竟然發出“篤篤”的重聲,不禁愕然道:“大父,此磚之質,堪比城磚。”
老者自然點頭,恰好此時一輛拉磚的馬車自城門而入,徑直向城南而去,老者便到:“走,兒,去瞧瞧這城磚鋪街到底怎個說法。”
不一會,兩人緩步來至城南街道改建工地的現場,只見原本的三合土街面已經被挖地三尺,全部除去,整個街道猶如一道溝壑。老者抬眼看去,恰巧看見一座名為楚華賓舍的酒肆臨街而坐。便信步走了進去,選了一扇臨街的窗前長案跪坐,要了酒食之後細細打量起正在火熱趕工的工程現場。
此時的城南街面,已經從原本的兩丈寬度拓寬為四丈,一些參差不齊的建築更是被毫不留情地拆毀,而街道中心被挖成溝壑的路基內。工匠們正在用足有一人來高的巨大圓形陶管一段一段的拼接成雙向管道。而拼接好管道的地段則有工人將三合土回填舂實,並用大塊方磚鋪設在地面上。
兩人看得半響,酒食也用了過半,卻沒能看出個所以然來,老者便喚來酒肆的店家相詢道:“店家,不知這街面為何以城磚鋪之?”
店家年約四旬,聽老者一口櫟陽方言,又是士子打扮,不由道:“先生可是秦人?”
老者答道:“老夫確是櫟陽人士。年前攜孫兒外出求學雲遊。今日始歸。”
“原來如此。先生若問這街面之事。且容我慢慢道來。”店家當下便把國君嬴無敵大勝而回後。下令修繕櫟陽地事情細細說了。修繕街面只是第一步。根據國府門前公示地“修繕櫟陽令”上說。這第二步將是要將城東地老屋、土屋一併拆毀搬遷、並且將櫟陽東門地城牆全部拆毀。使城池範圍向東延伸十里。再來。便要將整個城東建成秦國最大市集。廣招天下商賈進駐。
聽完店家引述。老少兩人簾陷入了沉思當中。良久之後老者當先開聲道:“秦公宏志。大勝之後反倒修繕街面、拆卸城牆、擴充城池、建設市集、發展民生。此公莫非果要兌現昔日臨淄稷下論戰之時。首倡之民富國強之策?”
少年則反問:“大父。何為民富國強?”
老者點頭答道:“昔日大父與鬼谷上師曾與秦公徹談。秦公曰魏國李悝變法。所行之策乃是富國強民之策。所謂富國強民。一則盡地力。二則平糴糶。三則祿商賈。由此三法而出。集舉國之力而建武卒。得武卒而衛國疆。使天下各國刮目而視。進而魏商通行天哮無阻。貨通六國而無不暢。商賈獲利則國有賦稅、稅而養兵、週而復始、迴圈往復。謂之:富國強民。實為強商富國。”
昔日李悝變法。其核心內容實際上地順序應該祿商賈、盡地力、平糴糶。所謂地祿商賈。實際上也就是李悝提出地“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地國策。李悝主張改變舊地世卿世祿制。對於那些國家沒有貢獻。完全依靠父祖輩地爵祿享有特權地人。剝奪其官職和俸祿。把這些官職和俸祿授予那些對國家作出貢獻地人。自然也就能夠改善吏治。同時也大大削弱舊貴族地特權。而士農工商之中能夠對國家做出貢獻地。顯然也就只能是商人。因此天下士人便將李悝變法當中“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地國策戲稱為“祿商賈”。
這實際上是士人既不屑於滿身銅臭的商賈靠金錢獲得爵祿,又無奈自己一身所學的屠龍技無法售予帝王家的齷齪之辭。
而“盡地力”則是既革除舊有的阡陌封疆,鼓勵百姓自由開墾土地,提倡在一塊土地上雜種各種糧食作物,要求農戶在住宅周圍栽樹種桑,充分利用空閒地擴大農戶農副業生產。增產者賞,減產者罰,用潛移默化的方式破壞世襲封地內依舊實行的井田制。
至於“平糴糶”,也就是在年成好地時候,政府以平價收購餘糧作為儲備,使糧食價不至於暴跌;荒年時再以平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