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王所謀,正是馳道。”
言畢,秦公嬴無敵的手指,狠狠往地圖上地大梁城戳了下去。
馳道,據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最早始於春秋時期,也有說始於秦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222),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當時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地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地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地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從《漢。賈山傳》中得知,秦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約今69米),隔三丈(約今7米)栽一棵樹,道兩旁用金屬錐夯築厚實,路中間為專供皇帝出巡車行的部分。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國道”。
以下字數免費!
近來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驚地發現有古代的“軌(鐵)路”。經碳14測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遺留。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只是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專家們都驚歎我國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經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這將是比兵馬俑更驚人的大發現。
現在鐵路不是鐵鑄造的,而是軋製的鋼軌。秦始皇的“軌(鐵)路”當然也不是鐵鑄造的,而用木材鋪設。作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第一部隴西烽煙卷八征伐四野 第143章 問法慎到
大梁,天下聞名的魏市。
不光說此城廓厚廩實,僅是守城的衛戍之軍便達二萬有餘,城內更有一萬兩千戶魏國百姓近十萬人,並且此時魏國的將軍魏壽正率領十餘萬大軍在距離大梁不遠的桂陵和齊國對峙。這個時候用兩萬騎兵去進攻一座二萬人馬駐守、十萬民兵預備役、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在側的重城,如果不是腦子被驢踢了,便肯定是進水了。
忍俊不住之下,向來不怎麼喜歡以好面色示人的韓侯韓仁敬樂了,用泛著淚花的眼睛看著眼前這個至多弱冠之年的所謂秦公,那副表情當真是“哭笑不得”的最好詮釋。
雖然此時孫子兵法並未廣泛流傳與世,但身為一國之君,韓侯自然懂得什麼叫“兵法”,正所謂:“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用兵之道,己方十倍於敵人的情況下可圍困,五倍於敵則強攻可取勝,一倍於敵人則可以交戰。像大梁這樣的堅城,別說是兩萬騎兵,便是派上十萬大軍也決不可能輕易拿下。而現在,眼前這個明顯少不更事的秦公居然想要去偷襲大梁,還要找自己借道,簡直就是荒天下之大謬也!看韓仁敬神色,無敵自然也能猜到他的想法,也不假辭色直問道:“韓侯可是以為,本公所為是以卵擊石?”
韓仁敬眉毛一揚,有些疑上心頭,旋即笑道:“莫非秦公已有成算?”
無敵當即笑道:“以三月為限,若我軍三月之內攻破大梁。則韓國馳道以十年為限,借我秦國、秦人使用。若我軍三月之內攻不破大梁,則一切介休。韓侯以為如何?”
“三月攻破大梁?”韓仁敬聽來,只覺得荒誕非常,眼下魏壽的十萬大軍就在桂陵,你居然要用兩萬騎兵在三月之內攻下大梁?不過細想之下,似乎這個買賣也沒什麼不好,眼下魏國不正因為要遷都大梁的事威逼咱韓國換地麼?不如讓秦人去跟他們打生打死。自己坐收漁利,反正即便秦軍就算當真攻下大梁,也絕不會佔住這塊被裹挾在韓魏腹內的飛地。而且,若大梁被襲,也可暫解魏國逼迫韓國換地的事態。
不過,韓仁敬卻也聽出無敵話中端倪,不禁問道:“秦公且慢,所謂借道於秦國、秦人使用,乃是何意?”
無敵解釋道:“天下諸侯卑秦,皆因秦地窮困。眼下秦國立志變法強秦。日後秦地貨物必將交通山東各國,須以馳道疏導物流,此為借道之本意。”
“秦地貨物?”韓仁敬聽的後世人用的簡體中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